解码金龙村空间脉络 · 描绘乡村治理新篇章——教工二支部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2025-07-17 21:01:52 孙爱庐

7月7日至9日,在教工二支部党员教师吕志强、鄂施璇老师带领下,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城基因寻脉下乡团”共11名学生在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开展了为期3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旨在解码山地村落空间脉络,聚焦乡村治理体系与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探寻南川城乡特色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

在快速城镇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城乡空间格局经历深刻变革,地域特色面临消隐风险。识别与传承城乡空间基因、巩固乡村治理成果,对维系南川区独特的山地丘陵风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实践活动正是将学术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

大观镇金龙村的发展状况是当地乡村变迁的缩影。村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也是观察当地生产空间演变的窗口。团队成员在支部党员老师带领下,专程走访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典型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姜国强。在交流过程中,师生们详细了解了他的经营项目、创立背景、发展历程、运营模式、市场拓展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交流,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新型经营主体在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切身感受到其创新精神与不懈努力。

随后,团队来到现代化智能化蔬菜大棚。成员们观察到,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均通过智能系统精准调控,确保蔬菜处于最佳生长环境。先进的温控系统可根据外部条件自动调节棚内温度,结合滴灌与喷灌的灌溉技术,既节约了水资源,又能让蔬菜根系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显著提升了利用效率。

为了全面、深入地解析南川区的城乡空间基因,团队融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历史文献考据与田野调查等多元方法,制定了周密的调研方案。在宏观层面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区域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与交通布局,把握城乡空间整体格局;在中观层面上,通过历史文献研究与实地踏勘,解析村落与城镇间在人口流动、资源配置、产业协作等方面的互动关系;在微观层面上,聚焦金龙村的建筑形态、街巷肌理、生活习俗等细节,通过细致田野调查,记录承载本地空间基因的关键元素。

下一步,团队成员将扩展调研范围,深入南川区其他乡镇村落,对已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数据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论证,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形成一份兼具学术价值与应用意义的实践报告,为金龙村乃至南川区的国土空间优化与乡村治理深化提供智力支持。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学科理论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彰显出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员教师与青年学子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学以致用,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责任编辑:余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解码金龙村空间脉络 · 描绘乡村治理新篇章——教工二支部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