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企业创新 校企合作共谱新篇 —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纪实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产学研融合正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近日,以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何义团为核心的导师团队奔赴普什公司开展实习工作,与重庆普什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纽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针对重普新能源燃气机组性能提升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研究生搭建实践平台,为企业注入科技动力,为企业发展与学生成长注入新活力。
深度合作,聚焦技术难题
在此次合作中,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团队聚焦重普新能源燃气机组性能提升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技术方案探讨。项目内容涵盖机组主、被动预燃室火花塞的优设计以及喷氢稳燃调控研究等前沿课题。研究生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运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对火花塞的点火性能、燃烧效率以及稳燃效果进行优化设计与模拟分析,旨在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燃气机组的燃烧效率和稳定性,降低污染物排放,为企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精准对接,确保方案落地
为确保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重庆普什新能源技术中心研发团队与研究生团队紧密协作。双方结合机组实际情况,就仿真计算的对标分析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确认。从边界条件的选取到试验数据的对标,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研发团队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研究生团队提出的疑问进行了充分探讨,并逐一作出专业确认,为技术方案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合作过程中,双方还就当前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商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展现了校企合作的强大合力和协同创新的显著成效。
互利共赢,助力企业发展与学生成长
通过此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合作项目的开展,不仅为重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方案,有力推动了企业燃气机组发电效率的提升,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也为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在实习过程中,研究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在与企业研发团队的技术交流中,双方碰撞出了新的思路和创意,为后续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重庆交通大学与重庆普什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科技赋能企业创新的生动实践。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拓展领域,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融合,探索更多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为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