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遏制气候变暖,保护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展现了中国履行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作为,也是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
中国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之栋梁、人民之骄傲。我们拥有世界最完整、最大规模的钢铁工业体系,配备世界最先进的装备、工艺和技术,向世界提供最丰富、最齐全的钢铁产品,并进行世界最高要求的超低排放、节能减排应用实践,一大批钢铁企业成为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3A级4A级风景区。
掷地有声的低碳承诺,功成必在中国钢铁,功成必有中国钢铁。中国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重点行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和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行业碳减排工作,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作出积极贡献,是全行业义不容辞、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在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向全行业倡议: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钢铁行业将面临从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到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加快推进低碳转型并提前实现碳达峰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绿色低碳的新征程上,钢铁行业将勠力同心,笃力前行。
一、统一思想认识,主动担当作为
全行业要统一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站在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充分认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强绿色低碳宣传,加大绿色低碳投资强度,坚持科技创新,统筹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研发,积极参与行业低碳行动,倡导低碳消费和生活方式;要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努力为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实现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优化工艺路径,调整产业结构
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和原料结构,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提高各类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提高废钢和球团使用比例,有序引导短流程电炉炼钢发展,提高废钢比,降低铁钢比,减少吨钢碳排放强度。
三、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积极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和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协作研发并推广应用非化石能源替代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储能技术等,探索清洁能源与钢铁副产煤气、余热余压自发电机组相衔接的智慧电力供应网络建设,促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
四、提升系统能效,降低化石能源消耗
推广节能管理和节能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企业能源管控中心的优化调度水平,利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加强能耗监管,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
五、立足科技进步,创新低碳技术
以自主研发为主体,加强国际合作,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推动氢冶金等低碳冶金技术的突破,加强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低碳技术的创新研发应用。
六、打造低碳产品,共建绿色生态圈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开展生态产品设计,开发优质、高强、长寿命、可循环的钢铁产品。加强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研究,加快钢铁生态圈建设,实现全产业链的紧密协作,共同谱写低碳发展新篇章。
七、强化碳管控水平,积极参与碳交易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碳交易政策,配合做好碳市场建设基础性工作,积极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完善钢铁行业碳配额分配及碳交易方案,推进钢铁行业低碳冶金技术、碳排放监测及计量技术、管控与评估的标准体系的建设。作为市场主体,培育碳交易人才队伍,完善碳管理组织架构,以更加充分的准备迎接碳交易的实施。
八、全员倡导协同,铸就低碳生活
将资源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治理修复与碳减排工作相结合,统筹协同增效,加快矿山植被修复、厂区立体绿化等提升碳汇总量。树立钢铁全员减碳意识,倡导低碳工作和生活方式。
推进钢铁行业碳达峰工作是一项关系到行业长期健康繁荣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成立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汇聚行业英才、凝聚行业力量,形成行业统一意志,研究制定推进钢铁行业提前实现碳达峰行动计划,编制行业低碳转型路线图,组织开展先进适用的低碳共性技术研发、示范及推广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推进行业低碳合作与交流,宣传低碳生活、低碳案例,培养低碳规划人才、管控人才、技术人才、金融人才,在参与国家有关政府部门低碳政策研究制定中,反映行业诉求,维护行业权益,在标准研发及制定、基准值测算、配额分配、能力培训、推进碳市场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在此,我们郑重地向全行业发出《钢铁担当,开启低碳新征程——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行动倡议书》,中国钢铁必将秉持固有的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韧劲,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征程中披荆斩棘、闯关夺隘,为低碳钢铁、美丽中国、地球家园贡献积极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