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联建】两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齐聚重科共话炼铁史

2021-06-10 11:10:07 马贤臣

【支部联建】两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齐聚重科“老中青”共话炼铁史

6月1日,冶金工程教工党支部邀请了中冶赛迪老中青三代炼铁技术专家来重庆科技学院为冶金师生讲述炼铁史。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冶赛迪退休专家项钟庸教授级高工,中冶赛迪高级专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邹忠平教授级高工,中冶赛迪钢铁中央研究院工艺分院院长王刚,学校副校长刘德绍,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相关教师和冶金学生支部党员和学生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总支书记陈勇主持。

IMG_3602.JPG

会上,项钟庸将自己编著并珍藏多年的冶金类专业图书全部捐赠给了学校,刘德绍副校长就项钟庸设计大师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教育的关心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捐赠仪式后,项钟庸为冶金师生做了围绕“高炉高效低耗炼铁理论与实践”的共话炼铁史报告。项钟庸以高炉炼铁技术进化史的脉络开始,讲述了自己和团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十几年对高炉的持续跟踪研究,通过不懈努力,建立了控制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来降低高炉能耗的理论体系;成功创建了一整套基于炉腹煤气量指数理论的特大型高炉设计体系,其成果纳入中冶赛迪主编的国家标准《高炉炼铁工程设计规范》(GB50427-2015);倡导的以炉腹煤气指标指导生产操作的理念改变了以冶炼强度指导生产的旧有模式,并从此在行业内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IMG_8015.JPG

会上,师生就高炉冶炼的碳中和、碳达峰等热点问题与三位专家进行了咨询和讨论。“老中青”三位专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不同角度解读了炼铁技术发展史,给冶金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冶金发展史,同时也是新中国的工业进化史。1949年建国之初,中国钢产量为15.8万吨,只占全球的0.1%。1978年改革开放时,中国钢产量3178万吨,占世界比例4.4%。1996年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20年突破10亿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以项大师、邹大师为代表的冶金技术大师,肩负着冶金技术人员为国家工业不断进步的使命,他们辛勤努力,是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是我们国家不断强大的基石!

钢铁被称作现代工业“粮食”,高炉是钢铁生产流程中系统最复杂、能耗最大的冶炼单元。特大型高炉因其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对产能和产品质量提升产生直接作用,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20多年前,当欧洲、日本等钢铁强国陆续用上特大型高炉炼铁时,国内只有上海宝钢一座引进的4063立方米高炉,没有任何技术积累。为了把绿色炼铁技术掌握在国人自己手中,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项钟庸、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邹忠平、中冶赛迪钢铁中央研究院工艺分院院长王刚,老中青几代人奋斗不止,研发攻关特大型高炉工程技术,不断突破大高炉技术极限。他们的奋斗精神也勉励着冶金师生们要努力工作、好好学习,为我们国家钢铁技术的不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动传承行业文化,提升爱国情怀,倡导钢铁强国,是冶金工程教工党支部与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第二党支部联建以来,继青年科技论坛之后的又一次深度合作育人活动。

IMG_8024.JPG


责任编辑:张倩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6月1日,冶金工程教工党支部邀请了中冶赛迪老中青三代炼铁技术专家来重庆科技学院为冶金师生讲述炼铁史。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