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智化驱动 助推临床科研创新
2024年12月19日,感染科教职工党支部、教职工第二党支部、感染科青年文明号成功举办“聚焦数智化驱动 助推临床科研创新”专题培训活动。活动特别邀请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心副主任、麻醉科陈潮金副研究员、感染科高娜博士后作临床微科研专题授课。感染科领导班子出席活动,50余名医护青年骨干参会。活动由副主任赵绮毅研究员主持。
院团委书记王冰瑾在致辞中介绍了我院青年文明号的创建背景和发展历程,对感染科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表示高度肯定,希望能继续激发青年人的担当和专业力量,在提高临床服务质量等方面做出贡献。
李莉莉护长表示此次活动是为了加强了青年党员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跨学科的知识共享,提升青年医务工作者的科研创新思维和能力,推动临床微科研转化成科研成果,为临床服务提质增效。
陈潮金副研究员作“基于临床微科研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专题报告。他分享了自己在临床微科研方面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在“数尽其用,赋能临床+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他提到,临床微科研是一种将日常工作中的小问题转化为科学研究课题的有效途径,能够帮助青年医务工作者快速提升科研能力,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例如,他领导的团队近年来发表了50余篇临床微科研论文,并成功转化了8项专利,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团队的科研水平,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他指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对于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加强不同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可以更好地解决复杂的临床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他还鼓励青年党员们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推动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娜博士后针对乙肝功能性治愈中遇到的临床问题转化做了分享及汇报,团队特别关注在临床门诊中患者预后、治疗效果等问题,例如血清HBsAg阴转后肝内残余HBsAg的来源及复发预后,高敏HBsAg在临床治愈中的应用及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宿主影响因素等,并将临床问题进行科研转化,不断研究治疗方案来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在互动环节中,陈教授围绕“AI在科研创新工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与现场的青年党员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请教日常遇到的不同问题,陈教授耐心倾听每一位发言者的提问,并给予了实用且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现场气氛活跃而温馨。
林炳亮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此次培训活动不仅为我科的青年同志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未来的跨学科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潮金副研究员和高娜博士后在临床工作中见“微”知著,善于思考、探究和转化,今天到科室来倾囊相授,相信很多青年骨干都茅塞顿开,获益匪浅,对科研工作拓展了创新思维和研究思路。他希望,青年医务工作者能激发出更大的科研创新潜能,担负起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重任。科室也会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