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长江之滨,一个是珠江之畔,这是一次跨区域的双向奔赴。
5月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专科建设、人才培养、高端人才与技术输出、平台建设、远程医疗等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展开多方位深度合作。
从粤港澳大湾区到长三角,中山一院牵手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开展了一场跨区域医疗合作。跨区域的医疗合作将如何展开?让我们听听中山一院副院长殷晓煜怎么说。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此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的跨区域合作是基于怎样的考量?为什么选择了苏州这家医院?
殷晓煜: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几个地带,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医疗领域的交流合作却一直是一个短板。作为“辅导类”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的创建单位,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回应民众健康需求是我们的初心和职责。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在长三角区域开展合作帮扶,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两地医疗卫生合作的“探路者”,创建合作模式典范,也为跨区域合作树立示范作用。
▲肖海鹏院长一行参观苏州九院
吴江区位于苏州南部,经济发达,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是吴江区最大的医院,目前是一家三级乙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当地经济增长速度和民众健康需求仍有差距。在此背景下,两家医院的诉求不谋而合,未来三至五年,我们希望通过跨区域医疗合作,加速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专科能力建设,满足当地老百姓更高的健康服务需求,实现区域医疗卫生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提升。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一个是长江之滨,一个是珠江之畔。此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的深度合作与以往的医共体帮扶有哪些不同之处?是否等同于直接接管?将着重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殷晓煜:这一次的深度合作,并不简单等同于以往的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我们并不是要直接接管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而是要帮助它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并通过自身能力提升而实现质的飞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派驻了顶尖专科团队,引入优势学科资源,确立学科建设发展目标。
▲殷晓煜副院长在签约会上作学术讲座
此外,我们还通过线上线下专家指导进行柔性帮扶,运用“互联网+医疗”进行疾病远程指导和教育,推行人员互访进修制度,促进人才交流与成长。随着肝胆胰外科、妇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开展合作共建,以及设立名医工作室、机器人手术合作中心、耳鼻喉科合作中心等,相信临床技术的水平也会一点一点的提上来。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签订合作协议时定下的目标是将苏州九院打造成苏州南部高水平医疗中心,也能为中山一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中心增添动力。这一目标预计需要多久能够实现?
殷晓煜:在我们的初期规划中,希望通过三到五年的合作建设,让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服务能力有一个全面提升,特别是核心医疗服务能力和临床技术水平。我们还希望通过医疗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引进,医院管理体系的全面优化升级,加速推动苏州九院向三级甲等医院建设标准靠近,并力争发展成为苏州南部的高水平医疗中心。
▲中山一院专家在苏州九院门诊大厅举行义诊
从长远看,随着苏州南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于医疗救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希望能够将苏州九院打造成苏州南部高水平医疗中心,一个能够满足当地民众健康需求的健康之地。
从目前来看,距离这一目标仍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仍需付出不懈努力。这是一次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的双向奔赴,这个目标一年完不成我们就用两年,五年完不成我们就用八年,相信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