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重症医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5-06-29 21:44:55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征程中,重症医学科教职工第一党支部始终牢记 “国之大者”,以 “强国行” 专项行动为抓手,把支部建在学科发展最前沿,让党旗飘在服务群众第一线。过去一年,我们以党建红引领医者仁心,用专业守护生命防线,在基层帮扶、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交出了一份“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答卷。现将支部“强国行”实践成果汇报如下:

一、红心向党映初心,医心为民担使命

(一)党建联建:打通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

“重症医学的发展不能只盯着三甲医院,更要让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这是支部开展党建联建的初心。2024年8月至今,我们以质控中心为平台,通过“支部结对子、专家下基层”模式,先后走进湛江遂溪县人民医院、江门开平市人民医院等9家基层医院。在江门开平,支部书记带队两次实地调研,针对重症医学科人才断层、技术滞后等问题,制定“党建 + 学科建设”双提升方案,开展“每周一课”线上查房。短短半年,开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重症患者数量增长40%,成功抢救多例脓毒症休克、重症肺炎患者,更以突出成绩入选“千县工程”标杆医院。当听到患者家属说“不用再往省城跑”时,深刻感受到:党建联建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打通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有效路径。

1

2

支部下到基层医院(开平中心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进行支部共建和党建业务融合

(二)教育服务:构筑重症医学 “人才金字塔”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根基。支部以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重症队伍” 为目标,构建了 “三位一体” 教育体系:

高端引领:依托广东省重症医学联盟,每两周举办一次 “重症医学前沿读书会”,邀请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领域专家线上授课,20 余期累计培训 2000 余人次,让基层医生同步了解 ECMO 新进展、AI 在重症监测中的应用等前沿技术;

3

支部每两周举办一次 “重症医学前沿读书会”迄今已举办150多期

技能下沉:在佛山、深圳等地开展 “重症呼吸气道管理” 专题培训,采用 “理论授课 + 模拟操作 + 考核认证” 模式,培训基层医护 300 余人,不少学员回到医院后成功开展首例经鼻高流量氧疗;

4

支部技能下层,开展“重症呼吸气道管理” 专题培训

科普先行:走进广东省铁路一中,为 500 名师生开展 “黄金四分钟” 急救培训,孩子们戴着模拟面罩练习心肺复苏的场景至今难忘。

5

支部走进校园进行“黄金四分钟” 急救培训

(三)科研攻坚:让实验室成果转化为 “生命希望”

支部始终牢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党员科研骨干为核心,打造 “临床需求 - 科研攻关 - 成果转化” 闭环。与上海赛生公司合作开展的胸腺肽脓毒症免疫治疗研究,从临床问题出发,历经 3 年多中心研究,成果最终在国际顶刊 BMJ 发表,这不仅是国内重症领域零的突破,更让脓毒症患者死亡率降低 12%。在环泊酚临床上市研究中,支部书记带头开展临床试验,仅用 8 个月完成入组,让这款新型镇静药物提前惠及患者。我们还建立广东省急危重症临床研究中心,目前已有 12 项临床研究同步开展。当看到自己参与研发的吸附柱 A330 成功救治肝衰竭患者时,我们深切体会到:科研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把论文写在患者的病历上,把成果用在守护生命的战场上。

6

支部引领的脓毒症临床研究重大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刊 BMJ 发表

(四)国际视野:培养 “能打仗、打胜仗” 的重症铁军

“重症医学是没有国界的,我们既要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更要让中国经验走向世界。” 支部聘请国际重症医学专家为客座教授,每月开展线上病例讨论,让医护人员直面国际难题。已派送3名青年党员同志赴国外进修学习,主动参与全球多中心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我们支部还与欧洲重症医学会建立 “青年人才交换计划”,计划 5年内选派 10 名青年医生赴海外研修,让世界看到中国重症医学的力量。

7

聘请国际重症医学专家为客座教授

二、创新机制强根基,融合发展促提升

(一)“双带头人” 工作制:让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支部实行“双带头人”工作制,建立 “党建业务双周会” 制度:每周一碰头会,先研究支部建设再部署业务工作;每月一专题会,围绕 “如何通过党建解决学科瓶颈” 开展大讨论。在基层帮扶中,我们设立 “党员先锋岗”,要求党员专家亮身份、重承诺、展风采,用党建考核 “指挥棒” 推动业务任务落地。去年,支部党员在基层帮扶中累计服务时长超 800 小时,人均完成 2 项技术帮扶项目,真正做到 “关键任务有党员引领,关键技术有党员攻关”。

(二)“三维度” 评价体系:让党员作用可量化、可考核

为避免党建与业务 “两张皮”,支部建立 “政治表现 + 业务能力 + 服务成效” 三维考核体系:政治表现看学习:要求党员每年完成 40 学时理论学习,提交 结合业务的学习心得;业务能力看业绩:将 SCI 论文、新技术开展等纳入党员积分,年底公示 “党员业务排行榜”;服务成效看口碑:设立患者满意度、基层医院评价等指标,邀请服务对象参与党员评议,支部形成了 “比学赶超” 的良好氛围。

(三)“需求导向”工作法:让党建更有温度、更有实效

我们坚持 “患者需要什么,支部就解决什么;基层缺什么,党员就补什么”。在调研中发现,重症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焦虑情绪,支部立即成立 “心理疏导党员专班”,制作科普视频,解答家属的疑问;每月开展家属沟通会,制作《重症病人家庭支持计划》上墙,让家属 “看得懂、心有底”;为解决ICU病人谵妄的发生率,我们制定“无言的爱”沟通行动,装置星空灯帮助病人恢复时间和空间的定向力。这种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工作方法,让党建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 “连心桥”。

9

8

支部实施重症病人的沟通计划,打造有温度的ICU

 三、结语:以 “强国” 之志,践 “为民” 之心

“强国行” 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重症医学人的使命担当。从基层医院的病床旁到国际学术的讲台上,从实验室的仪器前到患者家属的沟通室里,我们始终坚信:党建强则业务强,业务强则民心聚。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支部建设成 “政治坚定、技术精湛、服务一流” 的战斗堡垒,让每一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在守护生命的征程中勇毅前行,为实现 “健康中国” 的强国梦想贡献全部力量!


责任编辑:卫政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始终牢记 “国之大者”,以 “强国行” 专项行动为抓手,把支部建在学科发展最前沿,让党旗飘在服务群众第一线。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