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职工党支部张勇教授团队进行斑鳠苗种规模化繁育取得成功

发布时间:2025-10-17 10:58:07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教职工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大食物观理念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

支部纪检委员张勇教授团队联合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渔歌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斑鳠人工繁殖和苗种规模化培育”研究,于102日在广东水产学会的组织下进行了专家现场测产。斑鳠,俗称“芝麻剑”,常栖息在河流底部,无鳞片,没有肌间刺,味道鲜美嫩滑,被称为珠江“四大名鱼”之一,经济价值极高;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刺激造成斑鳠过度捕捞以及水利设施建设影响,野生斑鳠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已于2021年被正式列入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仅限野外种群)。研究团队经过三年的斑鳠人工繁育系统研究,率先突破斑鳠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瓶颈,建立了从亲本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受精到苗种规模化培育的全流程人工繁育技术体系;经现场查验和测量、统计,培育出平均体重2.35g,平均全长6.60cm斑鳠苗种约5.2万尾,鱼苗生长发育正常。这一成果标志着斑鳠规模化繁育的核心技术已被攻克,为这一珍稀水生保护动物的资源恢复和产业化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种业基础。

图1 现场测产


图2


张勇教授表示:“此次斑鳠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的重大突破,是水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典范,为拯救珠江珍稀物种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通过增殖放流实现基础种群的恢复,在实现全人工繁殖后又可以提供充足的养殖苗种满足市场需求,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项目组将继续深入开展研究,提升苗种繁育规模,为后续资源增殖放流和产业化推广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党支部将继续以政治建设为根本,“双带头人”引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两项拳头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建设思路;加强“党建+”引领模式,面向产业需求,加强成果转化,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以科技助力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米舒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纪检委员张勇教授联合其他单位开展“斑鳠人工繁殖和苗种规模化培育”研究,顺利通过广东水产学会组织的专家现场测产。
    相关推荐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