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鱼致富一条村 ——强化“三链”思维助力本土养殖业实现“三产”融合

2023-07-08 08:51:49 钟嘉妍

案例单位:中山火炬职院健康产业学院

合作单位:中山市渔歌子有限公司、东边村水产养殖合作社

摘要: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种养殖业的振兴。黑鱼养殖 是中山市三角镇的传统产业,分散的个体渔民因缺乏组织而难与现代化大市场对接,同时缺乏技术人才支撑,黑鱼的养殖长期处于“量大利薄”的尴尬状态。为让养殖户摆脱困境,学校组建了以专业博士带头、师生共同参与的技术服务团队,以淡水产品技术服务协同中心为主要实验平台,发挥“院园融合”特色优势,对黑鱼进行全值化开发利用,并协助建成华南地区第一条黑鱼深加工生产线,通过强化“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三链”思维,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

项目投产后,黑鱼养殖户增收、稳收,即便是在疫情情况冲击的 2020 年,养殖企业还增收 20%,达到 1.2 亿元。该项目被纳入中山市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技术团队受邀到市内 5 个镇区对 600 余人进行加深技术培训。《中国教育报》《中山日报》对该项目进行了深度报道。

一、主要做法

(一)以产业链思维构建社会服务模式

从传统的提升产品的产品思维转变到产业链思维,即站在产业顺畅发展的角度找社会服务的切入点,找准方向。中山是黑鱼等水产品的主产区,是典型的第一产业,是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深入基层调研后学校弄清了整个产业链“一二三”产之间的关系,弄清了产业的发展态势和症结所在。结合国家“一二三”产融合的农业工作精神和乡村振兴精神,通过调研和实践,学校提出了政产学研协同助力产业链发展的社会服务模式。

(二)以技术链思维构建协同创新模式

以食品专业为基础,创建中山市淡水产品技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并获得市科技局批准建设。以协同创新为纽带,引进了中国焙烤糖制品工业协会、广东食品学会、中山市食品学会、广东焙烤产业创新中心等机构的创新资源,先后与市内美味鲜、咀香园、基快富、嘉豪、采蝶轩、马德利等多个著名企业的技术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公益服务得到了中山市政府和多个镇区的好评和认可。协同创新促进科研成果从“实验性”走向“生产性”,促进创新融入当地产业,促进产学研三方在较高层次和水平上融合。

(三)以人才链思维构建产教融合模式

结合协同创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同步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食品专业的 11 门核心课程紧密围绕这一模式设置,让学生跟着专任老师和兼职老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产业的脉 动融入到专业教学。学校模拟 SC 工厂布局和人、物动线,以中 试规模设备和单元操作设备为选型依据,建立了食品加工中试工程中心(1400 平米试验车间),并开放资源共享或与企业共建,依托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内一流高校、研究所开展合作,借力服务中山的农产品深加工行业。既可以满足学生实训需要,又可以提供科研平台和寻找研究方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二、建设成效

一是成果丰硕,农户增收、稳收。食品专业已经对农户进行4800人次的公益讲座、培训、参观学习,为渔农进行检测服务110次,开发了养殖和加工专利11项,开发产品36个,产品和活鱼都通过第三方检测标准,制定了团体标准2项、企业标准2项,促进了企业与188户合450余鱼农达成采购,订养1500亩鱼塘, 2019年直接帮助了鱼农对接工厂销售活鱼达1亿元,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增长了20%达到1.2亿元,仍然使农户增收、稳收成效显著。3年累计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

二是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大。淡水产品技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的团队完成了东星公司年加工1800吨脆肉鲩工厂建设项目并顺利投产上市,解决了东升脆肉鲩的保鲜加工技术,并实现了脆肉鲩系列产品工业化生产,该项目已经实现产销逾1000万元,该企业被纳入市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继续为三角镇黑鱼养殖合作社、渔歌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本年 度实现产销逾4000万。此外,本团队还赴中山市5个镇区培训农民深加工技术逾600人,得到农民和市农业局的好评。


责任编辑:刘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种养殖业的振兴。黑鱼养殖 是中山市三角镇的传统产业,分散的个体渔民因缺乏组织而难与现代化大市场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