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学系教工党支部带领研究生开展基层调研
2025年7月6日至9日,经济史学系教工党支部带领研究生赴黑龙江省明水县,开展“强国行”专项行动,并深入地方党政机关、街道、乡村、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实践活动,通过调查研究、访问访谈、专业实习、就业见习等形式,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展系列活动。
一 科技赋能农业 文旅激活乡村
7月7日,调研团队前往明水县双兴镇,调研当地在科技赋能农业产业以及文旅带动村镇振兴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当天下午,调研团队首先来到鲜食玉米种植基地。明水县组织部长李朝阳介绍当地在鲜食玉米种植方面具有核心优势,目前在传统种植基础上配套了绿色防控体系,通过生物农药与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采用GPS导航免耕播种机等智能化农机装备,大幅提升播种效率与土壤肥力。随后,调研团队来到双兴镇东双村鲜食玉米加工厂,参观厂区自动化生产线,工厂负责人表示鲜食玉米产业已成为明水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运用“互联网+”销售模式有效破解了地域市场局限,通过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将产品畅销全国。
随后,调研团队前往双兴镇双利村文旅小镇。小镇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参观生态菜园、“乡愁记忆”主题展区、特色民宿区等文旅建设项目。他介绍说,小镇既保留了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特色,又引入夏季啤酒节等新型活动,通过创新形式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之后,调研团队来到文旅小镇自建的蒲公英茶加工厂,工作人员介绍蒲公英茶的制作工艺,并表示加工厂的建立促进了当地村民的就业。
二 数智赋能百业兴 情暖社区颐养路
7月8日,调研团队先后探访了明水数字经济孵化器和社区“幸福9号”养老服务机构,感受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的数字脉搏,体验银发经济所承载的民生温度与发展潜力。
在明水数字经济孵化器,通过情景演示和案例分析,师生们沉浸式地领略了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其中,“数字人直播带货”技术在电商、农产品推广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给调研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高度拟真、可量身定制的数字分身,不仅能进行全天无休的产品讲解,而且可以和观众在线互动,有效助力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拓展销路。
在“幸福9号”养老服务点,调研团队实地探访这一落地于2015年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店内划分为琴棋书画、文娱健身、学习充电、健康天地、营养餐厅五大板块。通过陶冶情操、组织文娱比赛、开设老年大学、提供健康养生服务、搭建交友平台等方式,让明水县老年人享受到安心、舒心、放心的养老服务。
三 厚植食业匠心 守好粮牧沃土
7月8日,调研团队还前往黑龙江峰雪面粉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吉禾大豆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绿野畜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围绕当地农产品加工、畜牧养殖等产业发展情况展开深入调研。
在黑龙江峰雪面粉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负责人向调研团队介绍了该企业以“五皮八芯”为核心的面粉制作工艺流程,他表示该工艺流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有机小麦的营养与风味。调研团队实地观摩了部分生产环节,现场品尝了由成品面粉制作的馒头、饺子等传统面食,切身感受到无添加食材带来的纯粹麦香与质朴口感。
在黑龙江吉禾大豆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向调研团队介绍了大豆油的古法压榨工艺、精炼流程与大豆深加工产品市场现状,调研团队深入生产车间,实地观摩了关键生产环节,并围绕大豆油产量、企业规模、销售情况等与工作人员展开交流。
在黑龙江省绿野畜牧业有限公司,明水县畜牧和水产服务中心主任任显伟向调研团队介绍了畜牧业的生产过程、行业周期与市场现状。调研团队了解到奶牛与和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模式和畜牧业的行业周期情况,并实地观摩了牛乳生产环节。
四 探寻文明根脉 守护生态底色
7月8日-9日,调研团队先后明水县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方志馆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实地感受明水在文化传承、文明培育与生态保护中的鲜活实践。
明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目标、家乡、家风、风尚、榜样、信仰、精神”七大主题展区为核心,构建起全方位的文明培育体系。调研团队依次走访各个展区,在目标与家风展区,深入了解了明水从1923年建县至今的百年奋斗史;在家风与风尚展区,一个个鲜活的基层故事让师生深刻体会到基层治理中“德治”的温度;在榜样、信仰与精神展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等多位“明水骄傲”的奋斗故事深深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
调研中,团队中的党员师生在祝伟老师的带领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誓言铮铮,字字铿锵,言语间是为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坚定决心。
7月9日,调研团队来到明水县方志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让师生感触颇深,馆长王景龙向调研队伍展示了《明水百年故事》《明水图志》等书籍,并细细讲述了方志馆筹建期间的艰难求索,以及年鉴编写过程中字斟句酌的严谨执着。副院长伏霖从学术视角解读了方志价值,其作为“长周期数据库”为经济史、社会史研究提供了源头活水。临别之际,馆长王景龙亲笔题写“经世济民”四个大字,以此寄托对调研团队的殷切祝愿。
调研行程的最后一站是明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松嫩平原保存最完整的沼泽湿地之一,这里既是珍稀动植物赖以生存的 “天然庇护所”,更在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承载重要作用,尤为特别的是,这里还栖息着明水特有的鸟类大鸨。行走途中,组织部长李朝阳向师生们介绍道:“湿地的核心价值在于保护,明水始终牢牢守住开发红线。” 师生们沿着步道穿行在水草丰美的湿地间,亲身感受着这片 “地球之肾” 生生不息的生态魅力。
此次调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化了校内校外一体化的实践育人机制,引导师生在丰富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参加调研的同学们切实感受到基层社会实践的运行规律,了解到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同学们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为东北全力筑牢国家“五大安全”基石贡献中财大青年的智慧与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