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堂 · 讲座回顾 | 丁一林谈新时代的主题创作(二)

2021-12-06 10:30:22 丁一林

名师讲堂 · 讲座回顾 | 丁一林谈新时代的主题创作(二)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名师讲堂·第二讲——新时代的主题创作(接上)

1.jpg

 、《战斗的友谊》

马克思支持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

关键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7.jpg

《战斗的友谊》

250×250cm

收藏于中共历史展览馆

2016年

这幅油画是丁一林先生为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画展创作的。当时接到的题目是:马克思支持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画面情节设计来源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第三版序言中所写到的,他在每次书稿印刷之前都要将原稿念给马克思听,这给了我们一个清楚的情节信息。只有在尊重真实历史的前提下,才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8.jpg

里面的动作、细节都是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当时情况挑选出来的。

29.jpg

30.jpg

于是想象:恩格斯拜访马克思,拿着书稿进门,把帽子放在椅子上、手套搭在椅背上,然后站在书桌前念书稿给马克思听,而马克思则坐在椅子上欣赏地望向恩格斯。这样的设计即表现了恩格斯是《反杜林论》的撰写者身份,又显示出他对马克思的尊敬。

31.jpg

32.jpg

为突出马克思形象于是将红色(最暖的颜色)、蓝灰色(最冷的颜色)、白色、黑色,这些对比强烈的色彩都集中在马克思身上。从而让坐着的马克思突出出来。

33.jpg

恩格斯虽然因站立而显高大,但是把他设计成身穿重色服装,就融入背景色彩当中,又在他前面加了一把椅子作为遮挡,这样就凸显出完整形象的马克思。

34.jpg

任何人看这幅作品,第一眼一定会落在马克思身上。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纪念马克思这个主题与真实历史背景下的逻辑关系,这就是艺术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新中国的外交》

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关键词:细节决定质量,可读性、观赏性

35.jpg

《以大国姿态登上国际舞台-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300x550cm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202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成为国与国交往的国际准则,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可。这是此次创作的总题目。要将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艺术作品,就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

      日内瓦会议是一次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在周总理的奔波斡旋下,交战双方分别达成了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让世界了解了新中国,看到了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在处理国际问题当中新中国的分量。

36.jpg

作品描绘的是周总理在接待的侍卫、卫兵、记者众目睽睽下健步走向会场的情景,表现周总理沉着、自信、儒雅而智慧的风度与神采。

37.jpg

丁一林先生还给自己确立的一个目标:要画的真实可信,让人既看到真实的历史场景,也能感受到总理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时的精神气派。此时,金灿灿的阳光照在总理身上,充满了历史的温暖感。

38.jpg

39.jpg

周总理步入会场这一情景可画、可看的东西太多了,对于表现周边人物的形象,比如身着传统军服的卫兵、警卫、侍卫、记者等,丁一林先生也怀有极大兴趣。把这些人物画好,就能够更好地衬托周总理。从绘画的角度考虑,周总理身着黑大衣,周边的记者,包括穿各种颜色衣服的士兵,都叫杂色”(色调比较杂,比较碎),以碎托整,来衬托总理。

40.jpg

为了增加情节的可看性,构成形象的观赏性。于是在画面中增加了跟随总理的下车人。

41.jpg

画面中的一切形象,包括所有的细节、颜色,都要找到历史依据,历史画的艺术创作要以尊重史实为前提才具有可信性、可读性。丁一林先生表示这是他对于历史画的原则和态度。因此各种资料的收集与运用成为这幅画可靠的支撑。

      历史真实是第一位的,但在创作中必须以艺术的方式进行处理和呈现,这就涉及到艺术性与真实性的问题。比如,画面中加入各国国旗,这是专家提出来的。假如按照真实场景,会场院子里是不会插国旗的。这里就出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处理的关系。将旗帜画入画面,体现出主题,用艺术的方式处理和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旗帜,几经调整,最终放在了画面的右上角,利用各国国旗的编排,凸显新中国出现在国际外交舞台的地位,让周总理前方形成向上倾斜的结构,高扬了总理气宇轩昂的气质。

42.jpg

为了淡化总理脚下,在地面上设计了一排由树影和人影,让观众感觉似乎自己也在见证这个历史时刻。

后面的建筑既是这幅画的背景,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在最初的创作稿中,建筑只是一个意向,具体什么样,并没有研究过。但真正画起来,特定的环境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画出建筑特点,解决比例透视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利用建筑的透视线在周总理前方形成视觉引导,从而加强总理坚定前行的表现。所以画面里的建筑透视既是画面空间感的需要,更是主题表达的需要。

     通过计算,耗尽半个月的时间一点点算出门窗屋檐等比例关系在画布上做线稿。

43.jpg

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这来自东方大国的总理。

历史画和宣传画不同,宣传画注重的是第一眼的观看效果,所以画面的细节和情节不需要特别交代,就是一个宣传;但历史画不一样,它必须做好每一个细节,而且都要经得起推敲,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这就需要作者做大量画面背后的工作,在大量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勾画,慢慢形成画面形象与形式构造,这是丁一林先生近十余年创作历史画总结出来的经验。

总结

审美的需求就是艺术赖以生存的价值。

一、深入研究主题立意

资料研究得越深入,对主题和人物精神揭示得就越深。画前准备越充分,创作过程越顺畅。素材的丰富程度,关乎艺术家的思想深度及看问题的深度。艺术家要“在场”,要把自己脑海里构想的场景展现给观者,让人感到可读、耐看、信服。这是艺术家在历史主题性美术创作上必须做的功课、下功夫的地方。

二、细节决定质量

要塑造好人物,只描绘人物面部特征是不够的,其动态表情更加重要。现实中人物生动的动态,转化到美术作品中就是“形态”。艺术家要将丰富的情节想象与艺术表现结合,才能使作品具有“可读性”。

三、重视“情节性”艺术语言

今天我们在国家倡导下进行历史主题性美术创作,现实主义的典型性原则仍然适用。因为主题创作的“主题”正是由情节所构成,“情节性”与“戏剧性”是主题创作必不可少的艺术语言,这要求艺术家充分挖掘、掌握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构建合乎逻辑的画面,才能真正画出历史感。

四、艺术性

目前我国历史主题性美术创作仍有不足,艺术家的想象力有待进一步拓宽,逐渐去除“图解化”、“说明性”等肤浅因素,加强艺术性。油画作为一个独特画种具有天然的优势,它的语言“宽容度”就像一架钢琴,音域非常宽广。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画面。当然,在人们充满想象力的今天,会有更加多样的实验与表达。这要看我们的智慧。

丁一林先生最后指出,他相信随着国家的重视,人民素质的提高,一定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主题美术作品。

54.jpg

嘉宾合影

55.jpg

56.jpg

57.jpg

讲座现场

                                                                                                       (完)


责任编辑:林佳渝 陈瑜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随着国家的重视,人民素质的提高,一定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主题美术作品。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