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春行,话三交”春季社会实践活动——重走民大来时路
2025年5月5日,历史文化学院“青春行、话三交”系列春季社会实践活动的校史寻根团队,在严赛老师的带领下,赴中央民族大学早期校址——国子监、雍和宫及大格巷胡同开展实践调研,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校史寻访之旅。
寻根:从国子监到雍和宫,触摸民大精神之源
在清代孔庙的下马石前,严赛老师带领学生认读多民族语言合璧的碑文,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交融;立于辟雍大殿前齐齐仰望,师生们恍然间看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千丝万缕,紧密相连;团队成员穿梭于大格巷胡同,踏访当年师生步行上课的路径;驻足雍和宫青砖院落,凝视砖缝间“永不褪色的精神年轮”,仿佛犹有1951年临时校舍中各民族学子挑灯夜读、共融共学的身影。
追忆:艰苦创业,薪火相传
“一切因陋就简,真正是艰苦创业。”回廊之下,师生共同追忆着民大初创时期的艰辛历程:临时校舍分散在国子监、柴棒胡同、下洼子等多处,师生们睡大通铺、用十轮卡车运物资,却始终保持着“教育为民族,学问济苍生”的初心。在乾隆石经前,同学们深刻体会着民大从诞生之初便肩负的传承中华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使命。
传承:脚步重叠,初心不改
“从国子监到魏公村,民大的脉搏始终与每一代人的青春共振。”23级基地班李娜同学在分享中动情说道,“站在‘学海节观’的琉璃牌坊下,我仿佛触摸到了先辈们专注治学的温度。”24级学硕彭路得则从斑驳砖墙间窥见历史的根系:“裂纹里的光斑,是民大校史的精神年轮,提醒我们不忘来时路。”严赛老师总结道:“重走校史之路,不仅是回顾过去,更是为了汲取力量。新时代的民大人要接续奋斗,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内外常开常盛。”
结语:以史为鉴,共绘新篇
此次活动通过实地探访、情景还原、研讨交流等形式,将校史教育融入行走的课堂,让师生们深刻领悟到中央民族大学“美美与共”精神的历史根基。从国子监的晨钟暮鼓到西郊校园的书声琅琅,民大的奋进历程始终与党和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同频共振。未来,民大人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新时代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