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迹 观文物 筑同心: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团日活动
2025年6月17日上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以“鉴史迹 观文物 筑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大思政课”。学院党委书记王洁、党委副书记刘昌翠与专业教师赵国香带领2024级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及研究生第三党支部,深度研学“观妙入真——山西永乐宫文物精品暨数字艺术大展”,在150余件国宝级文物中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密码,为学院党建文化月的“史迹铸魂”篇章写下了生动的实践注脚。

师生们穿行于“蔚为大观”“和光同尘”“壁上乾坤”“山河永存”四大展区,在多个“首次”亮相的珍品前驻足凝思。首次展出的披云真人宋德方石棺,揭开了蒙元时期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神秘面纱;完整拼合并首度示人的明代《五龙捧圣》壁画,以汉地线条与藏式色彩交织出宗教艺术的和谐之美;国家图书馆《太清风露经》与永乐宫《度人经》两件国家一级文物跨越六百余年历史性“同框”,无声诉说着中华文脉的绵延不绝;藻井的藏式风格与道教青龙白虎意象共生共存,正是中华民族“美美与共”的生动写照。

王洁书记在参观中强调,此次将思政课堂“搬”进国宝现场,正是要引导青年学子从文物承载的“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基因中汲取力量:“永乐宫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巅峰,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有力见证。其整体搬迁保护的历史壮举,正是新中国守护文化根脉决心的缩影。”赵国香老师则结合专业教学,点明永乐宫作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化石”的独特价值。
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梦冉:
“此次党日活动中,我们围绕党的初心使命展开交流,深受感触:国家典籍博物馆以“文物+科技”赋能文化传承,正如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的智慧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那些穿越百年的壁画与数字复原场景前,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担当。未来,我们要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秉持“惟高洁而矢志学海,惟布素而风骨刚劲”的治学精神,继续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传播路径,为新时代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岳畅:
“从传统工艺到数字复原,从静态展陈到沉浸式互动,展览不仅让我们看见了元代艺术的巅峰造诣,更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的魅力与力量。这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的背后,是一代代文博工作者的坚守与奉献。我们深刻意识到,文化自信的根基,源于对历史的敬畏与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担当,让中华文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熠熠生辉。”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是历史文化学院党建文化月“四个一”工程的重要实践,不仅深化了博物馆专业学子对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理解,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走心,推动博物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推进“党建文化月”系列活动,继续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资源,引领青年在守护文明根脉的征程中坚定前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于心、外化于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灯塔,为培养新时代文化传承者注入磅礴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