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谱新篇 联学联建聚共识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25年4月23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联合举办“弦歌不辍·和韵九州——奏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乐章”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通过文化交流、艺术展演、理论宣讲等形式,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动基层党支部联学联建。
一、以书为媒,共筑思想根基
活动伊始,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党支部书记刘璇宇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党支部书记杨西分别介绍与会师生党员。
学院党委书记王海锋在欢迎辞中以“哲学与音乐的本质同一性”为切入点,为活动定调。他指出,无论是哲学思辨还是音乐创作,都是从“无”到“有”的创造性实践。哲学以理性追寻真理,音乐以感性叩问心灵,二者殊途同归,都是人类超越现实、向往崇高的自由创造。
王海锋老师
随后,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向国乐系党支部赠送《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书籍为媒,搭建理论阐释与艺术表达的桥梁。该书作为首部系统性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为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权威学术支撑。
双方在赠书仪式后集体合影
二、以乐为桥,共奏团结乐章
主题音乐会上,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师生以民族乐器演绎中华文化交融之美:
竹笛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
该首乐曲向与会者展现了丰收季节农民们驾车运送公粮的生动场景。乐曲旋律热情明快,流畅的音符仿佛带与会者回到了那片金色的田野,感受到劳动的喜悦与丰收的欢愉。
琵琶重奏《彝族舞曲》
该首乐曲融合了云南彝族民间音乐《海菜腔》和《烟盒舞》的旋律元素,生动描绘了彝族山寨的自然风光与民俗生活。通过彝族音乐语汇,演奏者们再现了西南民族的质朴风情。
传统笙齐奏《冬猎》
该首乐曲以北方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音调为素材,生动描绘了鄂伦春人民在茫茫林海雪原中狩猎的壮观场面。乐曲的旋律时而悠扬,时而紧张,向与会者展现了猎人们勇敢豪放的精神风貌。
二胡齐奏《战马奔腾》
该首乐曲描绘了守卫祖国边疆的骑兵战士们在艰苦训练中磨炼技艺的情景,表现了他们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乐曲通过独特的演奏技巧,生动地展现了战马奔腾的气势。
古筝重奏《卧虎藏龙》
该首乐曲采用分段式结构,运用民族器乐的独特色彩,展现了一幅充满武侠情怀的音乐画卷。古筝的独特演奏技巧与丰富的表现力,使得这首曲子不仅保留了原作的精髓,更加突显了电影中的情感与氛围。
三、以学为擎,共探党建新路
在支部建设经验分享环节,刘璇宇书记系统介绍了教育部“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的创建经验,详细介绍了哲学专业博士生党支部建设基本情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研平台建设情况与博士宣讲团建设情况。哲学专业博士生宣讲团成员张馨予同学做了题为《民族交融,乐舞见证》的主题宣讲。她以舞剧《五星出东方》中的“锦绣”和“远古的呼唤”两个舞段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经典舞蹈剧目《奔腾》出发,讲述了古代乐舞文化以“和同”参与见证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以及一代代艺术家用舞动的身姿践行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民族精神,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与新时代的精气神。
四、以史为鉴,共续精神血脉
活动尾声,两院师生共同参观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从“大一统”历史文物到“大团结”当代文献,展陈内容直观呈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历程。此次活动将音乐之美、理论之深、历史之重融为一体,深化了对“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体理念的理解。
五、结语
此次联学联建活动创新融合艺术展演与理论教育,既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要求的生动注脚。两院表示将持续深化合作,以文化认同凝聚青年力量,谱写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