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风采】孙同文:永葆初心守护生命之光

2024-10-25 00:01:27 郑大一附院 郑大一附院

微信图片_20241024234842.png

孙同文,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首届医德医风标兵。河南省重症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脓毒症诊疗中心主任、河南省卫健委脓毒症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第八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医院感染与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灾难预防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委、Intensive Care Reserch执行主编等。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自古行医者,皆以仁爱为基,聪明为翼,廉洁为魂,淳良为本。他们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用心倾听每一个病患的疾苦,用智慧破解生命的奥秘,用廉洁守护医德的尊严,用淳良传递人间的温暖。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是健康的使者,值得我们最深的敬意和信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孙同文就是这个群体的一员,从医几十年,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职业精神,诠释着德馨济世。

医术精湛  脓毒症的“克星”

“患者出现休克,意识障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急需抢救……”患者被推进综合ICU时,医生边交代病情边继续抢救。经过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患者被确诊为尿路感染、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过抗感染、抗休克、液体复苏、免疫调理和器官功能支持等综合治疗,1周后终于脱离生命危险转到了普通病房。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急危重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主要公共健康问题。“脓毒症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及时、正确的干预,延误诊断,死亡风险将急剧增加。”孙同文说,虽然医学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与二十年前相比,脓毒症的救治成功率并不令人满意,原因是多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很多青年医生对于脓毒症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利于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治。孙同文认为需要让所有临床医生了解脓毒症,认识脓毒症,早防早诊早治,可以改善预后。经过一番努力和坚持,去年8月,孙同文牵头,联合国内重症医学领域十余位知名专家,发布《脓毒症诊断和治疗规范》全国团体标准,并率先成立河南省脓毒症诊疗中心。今年年初,他又牵头制定了《河南省脓毒症诊断和治疗指南》,由河南省卫健委发布,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他说,“我就是想为这个学科、这个社会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孙同文心里时刻装着患者。“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是他的从医理念,“不抛弃,不放弃,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是他的工作原则。自从2011年牵头创建综合ICU以来,他将理念与原则贯彻始终,带领团队每年救治危重症患者6000余例,曾成功治愈昏迷40天的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高龄盆腔肿瘤破裂并脓毒症患者、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等危重病患,被患者家属们视为生命的“守护人”。

潜心研究  学科发展“引领者”

临床和科研密不可分,孙同文表示“医疗技术要发展就必须注重科研创新,需要我们对相关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在做好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去改善相关的医疗技术,去引领相关领域的发展。”

多年来,针对脓毒症这一常见又棘手的急危重症,孙同文及其团队创新性地开展氨茶碱治疗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氨茶碱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老药新用,创新了脓毒症的治疗思路,下一步将组织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去验证。

除牵头制定了国内首个脓毒症团体标准,他还牵头制定了《中国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2023)》等5部专家共识;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Critical Care、JAMA Surgey等知名期刊上发表了SCI论文70余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第一完成人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医学创新奖一等奖1项和临床医学科学家奖。在朱长举副院长和孙同文主任的带领下,我院急诊医学连续3年入选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学科综合排名前十位。

躬耕杏坛  以身作则“育英才”

“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牢记的就是要感恩患者,他们把生命托付给我们,给了我们宝贵的实践机会,也给了我们寻找更好治病方法的机会,我们的职业获得感和荣誉感都来源于患者,要将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在每学年的研究生开学例会上,孙同文都要强调这段话。他认为,只有正确认识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才能坚守医生的职业使命。

为了给学生们答疑解惑,孙同文每周都组织召开研究生例会,以科研、读书报告会的形式与学生共同探讨科研思路、进度以及面临的瓶颈;坚持为本科生上课,教导学生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要牢记作为一名医生的使命职责,树立远大的理想,俯下身子做好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培养的学生曾荣获国家奖学金、河南省优秀毕业生、河南省三好学生等荣誉,参加工作后已经逐渐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重症医学的中坚力量。

“在教学方面,我们还相对薄弱一些,下一步我们还要补齐这一块短板,争取早日培养出全国优博论文,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荣誉。”正是这种“不满足”的精神,让他始终眼望星空、脚踏实地,为患者健康、为医学发展无悔前行。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孙同文是一个务实求索、不知疲倦的人,回望来路正初心,放眼未来强担当,他必将植根于仁爱之基,借力于聪明之翼,守廉洁淳良之本,成为他理想世界中的可托可任可信的苍生大医。


责任编辑:宋恒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暂无评论
    【名医风采】孙同文:永葆初心 守护生命之光
    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技总支急诊党支部“发扬急诊专业特色,加强党建引领发展”,创建学科支部,特色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