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张效房教授当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

2025-05-24 12:50:32 大象新闻

5月23日,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结果揭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张效房,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微信图片_20250524124113

11

张效房,1920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终身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他在眼内异物定位和摘除方面有36项发明和改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法;由他改进后的白内障手术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广泛开展,数以百万计的白内障患者恢复了光明。

22

张效房始终将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以精湛医术服务病患,帮助无数眼疾患者重见光明。他长期致力于眼科医学研究,创立了“张效房法”,是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张效房求学于抗战时期,怀着医学救国之心,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走上了医生岗位。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卫生条件差,沙眼病患多,其并发症占致盲原因首位。张效房带领眼科医护人员为当地百姓进行眼病普查和沙眼防治,改进局部用药方法,简化睑内翻矫正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78年来,张效房始终保持着从医之初的热忱,帮助无数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33

1976年,张效房的《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成为国际上第一部系统探讨眼内异物的专著,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以张效房名字命名的“眼内异物定位摘出法”被公认为我国对世界眼科的两大贡献之一。1982年,在第24届国际眼科学术会议上,他的《三千例眼内异物摘出的体会》由四种语言同步翻译,引起轰动。他对“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手术”进行改进和简化,对我国控制白内障致盲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他在百岁之年出版了200万字的学术专著《张效房眼外伤学》。从业至今,他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2项,出版专著24部。

44

张效房退休后身患多种疾病,先后经历多次手术,但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回到工作岗位,争分夺秒为祖国和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百岁高龄仍不辍于临床、出诊、查房、教学、著书,争分夺秒为祖国和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多年来,张效房在编写教材、创办刊物、举办培训班、担任客座教授的同时,坚持大班讲课,并为留学生班讲课和研究生临床辅导,共培养眼科硕士、博士70余人。他常对学生说:“站上手术台,就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要将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他先后捐款100多万元成立“张效房医学学术基金”,资助年轻眼科医生出国深造,开展眼科医学学术研究。随着年事增高和身体的原因,张效房逐步把精力放到杂志的编辑上,把工作重心放在《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投稿论文的修改上。

55

张效房曾荣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最美医生、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责任编辑:宋恒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5月23日,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结果揭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张效房,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敬业奉献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