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座谈会汇报

2021-01-18 18:39:37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机学科支部现有党员32人,占学科教师总数的57.2%,其中全职中科院院士1名,教授10人,现任学院领导2人。支部党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全部奋战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学科中所有的9个教学科研团队都有党员。如何在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方面,充分发挥教师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师生纽带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和学院党委的指导下,结合《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案例》《新时期高校党建“双创”工作》申报的申报工作,以树立党员中的榜样为抓手、以将“支部建在教学科研团队中”为重点,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育人、学生管理等工作的联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 实行教工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

支部书记既是意识形态和党建工作的责任人,又是学术带头人。由此,在党务与行政、科研、宣传、统战之间建立起以职务和职责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工作协同机制,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效果。

  • 榜样引领示范,提高党员素养

以优秀共产党员吴养洁院士爱国爱校、艰苦创业的家国情怀教育支部党员,激发了支部党员的学习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党员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和抵抗西方意识形态侵蚀的敏锐性。和与不良倾向做斗争的坚定性。同时将支部中工作成绩突出、深受群众拥护的党员确立和推荐为教学科研团队的“领头雁”,使他们在各自的团队中,逐步确立主导核心作用,成为新的“榜样”,从而增强了支部的生机和活力。

  • 建立“团队党支部”,靶向(定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学科中每一个教学科研团队中,都建立“团队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在各个教学科研团队中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团队中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意识形态工作全覆盖。

  • 抓好阵地建设,构建意识形态工作平台体系

支部在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学术交流等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的建设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要求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意识形态教育与教学内容、学生个人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学术交流(论文撰写、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中要有言论边界意识,坚持政治原则,传播正能量。党员教师既是“战斗员”也是“监督员”,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党员教师李亚波在给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审稿时敏锐发现作者的支持基金是来自于“the Republic of China”,立即终止审稿并向编辑义正辞严的指出“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工作者有国籍,这种情况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并希望编辑部尊重国际原则和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总之,上下齐心,全员参与,守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机学科支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学科中所有的9个教学科研团队都有党员。同时将支部中工作成绩突出、深受群众拥护的党员确立和推荐为教学科研团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