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发展论坛之“彰显特色 强化内涵

2021-04-18 11:26:00

2020年底学校迎来“十三五”收官、国家“双一流”建设首轮验收,2020年9月17日学校召开了“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评议会,专家组对学校“双一流”周期建设的符合度、达成度和建设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构建了一流学科牵引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学科实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为一流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充实学科内涵,形成学科制高点,完成建设国家一流大学的阶段发展目标。现特邀请绿色催化、资源材料、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中原历史与文化、工程安全与防灾、绿色高效农业等6个一流建设学科相关负责人,围绕“彰显特色 强化内涵 培育学科制高点”谈思路、话举措,以一流学科建设新成效助力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确保高标准通过国家“双一流”首轮验收。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 创建科教融合典范

加快绿色高效农业一流学科建设

农学院院长 李付广

“十三五”时期是郑州大学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阶段。根据《郑州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的学科建设规划要领,学校着重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定位学科功能,形成学科发展的良性生态,全面提升学校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此,2018年7月,郑州大学创新体制机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开展深度合作,双方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学等学科为依托,共同建设成立了郑州大学农学院,着力打造绿色高效农业一流学科。

一、创新科教融合机制,共建新型研究型学院

农学院紧密围绕国家粮棉油安全战略和河南农业大省的科技需求,依托学校一流大学人才和学科优势,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棉花转基因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平台优势,以建设绿色高效农业一流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流平台为目标,通过郑州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在人才、资源、科研、教学等多层次、多方面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着力推进农学院建设成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三位一体”的新型研究型学院。

农学院以探索农业基础理论,研发关键应用技术,培养优秀研究生、高层次人才为主体,按照现代科研院所的组织构架及产出导向的发展理念,通过创新科教融合、人才互聘、平台共享、学科共建、成果共育等一体化运行,加强作物育种、作物逆境防控和绿色生产等学术队伍建设,服务一流学科建设。

二、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资源环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中原粮仓、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战略地位,围绕“高效、绿色”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农学院重点在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作物分子育种、作物逆境防控与绿色生产、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等学科研究方向开展重大基础和应用研究,对助推河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河南乃至全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学院着重构建现代生物技术与绿色农业深度交叉新的知识体系,通过改造和提升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芝麻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及农产品性能,保障绿色农产品高效生产,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的根本转变,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同时,农学院注重培养现代农业高层次复合型研究人才,将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人才和理论支撑。

三、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推动“十四五”跨越发展

根据教育部新农科建设要求,按照创新性建院模式,农学院着力优化学科结构,打造育人平台,建设一流专业,推动新农科融合发展。通过打破学科边界,破除专业壁垒,农学院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探索研究生“总-分”培养模式,学生可跨学院完成研究生培养学年。第一年由生命科学学院进行大类培养,后两年按生物技术、植物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进行分流。同时,农学院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研平台,有效实现了科、教、产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培养学科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8月获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相关教研工作的开展为探索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按照《郑州大学农学院全面调整与推进期发展规划(2020-2025年)》,“十四五”期间,农学院将步入一流学科建设全面调整和推进期,重点围绕国家战略,立足研究型学院基本定位,多层次参与国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构建形成“产出导向、绩效优先、目标责任”新型研发体制,全面实现成果、项目、人才、平台聚集式发展;以绿色高效农业学科为引领,开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都市农业、农产品安全等未来或特色农业集群相关工作。

四、推进农业科技“走出去”,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交流和共享是“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农学院紧密结合国家对外开放的大局和优化国外合作伙伴的全球布局,全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际合作平台,深入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积极深化与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科技、产业合作,棉花科技西进中亚初见成效:2018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4个棉花科技示范园区,其中,锡尔河州棉花科技示范园棉花长势位居乌兹别克斯坦第一,3个辅助园区分别位列各州第一;2019年8月,邀请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农学院专家来访,双方初步达成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展棉花等经济作物科技合作研究;2019年12月,乌兹别克斯坦农业部给予院长李付广最高嘉奖,部长哈扎耶夫向院长李付广致信,感谢其对该国农业科研所做的工作、给予的支持和作出的贡献,并期待深化双方合作;2020年,农学院参与的“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获批立项,标志着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农学院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工作,有力助推“一带一路”农业科研合作。

下一步,农学院将充分发挥合作办学的机制优势,积极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家级优势科研单位合作,以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为牵引,推进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着力建设成为学校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农业科技“走出去”的新高地。

责任编辑:於兵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发展论坛之“彰显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