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支部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27重要讲话

2022-06-09 16:01:21 毛舒满 汤黎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6月5日,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党支部联合召开“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推进汉字文明研究”主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关于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讲话精神。李运富教授、宋镇豪先生、黄锡全先生、中心全体教职工及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章秀霞副教授主持。会上,大家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并联系工作实际,就如何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谈了自己的研究计划及对中心的工作建议


。。。。

李运富教授——研究汉字文明是语言文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李运富教授首先讲了这次学习的背景和意义,并对习总书记讲话中反复提到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了介绍。接着,李教授对习总书记讲话中与汉字文明中心工作密切相关的语段逐一进行重点解读,谈体会认识。最后,李教授总结说,汉字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习总书记有关中华文明探源和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讲话,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深受鼓舞,坚定了文化自信,也感觉到作为汉字文明研究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结合日常本职工作和国家古文字工程任务,认真学习、有效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中华远古文明符号研究方面、在利用生物遗传测定技术缀合甲骨方面、在提高大学生古文字知识和古文化素养方面,可以尝试新的事实调查、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我们要坚决响应习总书记号召,为“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而努力工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宋镇豪先生——对标国家文化发展需求,推进中华文明探索

宋镇豪先生从自身经历出发,对如何对标国家文化发展需求,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给出了他的答案。宋先生首先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殷切要求,“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宋先生联想到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指示,“五千年文明的深度挖掘很有意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应继续努力研究。”接着宋先生回顾了他四十多年来关于甲骨文和地下考古的研究历程,他主持并出版的《夏商风俗》和《商代史》等著作,以明确的现代历史意识和史学认知,不泥古,不执今,不媚俗,不仅廓清了“伪史”系统的混沌迷蒙,更增强了商史信度,活化了商史场景,“拉长”了中国上古史年代的延伸轴线。宋先生接着指出,甲骨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重视推进甲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甲骨文遗产的多重价值,破解甲骨文中的精神价值符号和思想文化精华。正是秉承此理念,宋先生近十年来的工作精力也主要集中于甲骨文片整理与著录、甲骨文数字化等方面。而今宋先生正与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在国家八部委“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方面协同工作。

随后,宋先生又提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目前尚存在的问题,比如在遗址选点的典型性代表性方面、考古力量等方面。面对此问题,宋先生认为,文明探源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应该把握好史料的第一性与真实性,任何曲解、任何偏面夸大,甚至随意篡改原始资料,都是要不得的,要充分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才能令人信服,经得起历史检验。最后,宋先生再次强调并肯定了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探源的殷切指示,提出我们学术工作者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对标国家文化发展需求,静心净气,坚守学术良知、底线和科学精神,注重文理结合,为完善中华文明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砥砺勇进,有所作为。




。。。。

黄锡全先生——“六个方面”和“三个需要”

黄锡全先生通过结合习总书记讲话的具体内容,对习总书记5.27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和提炼。黄先生认为,讲话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即中华文明历史的重要性、探源工程等方面的成果、还原文明进程中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做好阐释中华文明的“中国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与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并且对于这些方面,黄先生都做出了具体的阐释并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对于“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这一课题,黄锡全先生结合习总书记讲话内容,归纳出三个需要,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需要、切实做好相关领域工作的需要。黄先生对这三个需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指出了三个需要与实现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及展示中国形象、团结中华民族的关系;并且为了完成这三个需要,黄先生还提出,社会科学界和自然科学界应发挥自己专业所长,利用和保护好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做好本职工作,共同为大局服务。最后,黄先生强调,我们要学深悟透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融会贯通,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研究重大意义的理解和把握,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感召力,推出相应成果,为传播中华文明、文化尽职尽责。


。。。。

何华珍教授——原原本本地学,学深悟透

何华珍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27重要讲话精神的收获。首先,何华珍教授提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其内涵博大精深,对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原原本本地学,学深悟透,在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讲话内涵的同时,切实增强历史自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其次,何华珍教授通过丰富的实例指出,现阶段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产出丰硕的学术成果,在此基础上,习总书记提出了新的期待和指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仍然任重道远。接着,何华珍教授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特别强调了东亚汉字文化探源工作的重要性,今后将根据在研的国家重大项目的相关要求,做好汉字国际传播的研究工作。最后,何华珍教授提出,要积极进行本硕博学术团队建设,为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注入鲜活力量。




。。。。

张素凤教授——把汉字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推广

张素凤教授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27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阅读。张教授认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华传统文化更不能被忽视。其次,对于教育部提出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张教授提出,汉字研究者要自觉结合自身的研究专长加以助力,积极参与到汉字文化的传播普及工作中来。例如,张教授近年来先后出版了《字里中国》《小学课本中的说文解字》以及面向基层语文教师的《古文字与语文教育》等著作,致力于将汉字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推广,这对于展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张教授结合习总书记的讲话对语言文字工作者提出了期许,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加强汉字文化的宣传工作,将汉字智慧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好地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

齐航福教授——汉字阐释:讲清楚汉字中的文明故事

齐航福教授从汉字阐释角度对习总书记的讲话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首先,他认为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汉字与汉字阐释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静态分析以及发展演变的动态考察,可以揭示汉字中所蕴涵着的文化奥秘,讲清楚汉字中的文明故事。其次,他也指出了现在社会的汉字阐释现状并不乐观,其原因有二:不易谈,汉字阐述需要“大家”的高度;不愿谈,资深专家往往醉心于专业学术研究,无暇于普及读物的撰写。由此,他指出如何不断提高汉字文化的影响力,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汉字文化需求,是语言文化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最后,齐教授就如何走出汉字文化困境,加强汉字阐释工作,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

吴国升教授——5.27讲话指明今后工作方向

吴国升教授指出,习总书记5.27讲话,是关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又一次重要指示,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首先,吴国升老师指出文字是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文字研究是文明探源的重要方面,建议中心人员要在已有比较好的前期基础和积累上,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然后,吴国升老师回顾了自己从事汉字发展研究的历程,将主要的工作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春秋文字资料和研究资料的全面收集和整理,计划出版《春秋金文字编》;二是关于汉字发展演变的理论阐述,拟出版《汉字发展通史(春秋卷)》;三是与时俱进,走数字化之路,将相关资料整合为数据库。最后,吴国升老师表示在习总书记5.27讲话的鼓舞下,今后也将始终如一,努力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

温敏副教授——汉字的“终极三问”

温敏副教授就习总书记的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要精神,发表了感受。首先,用苏格拉底的人生三问解读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的特质、来源、目标和方式的深刻阐述。她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和力量源泉,同时也指出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可再生、不可替代性,作为文化工作者要做好阐释工作,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其次,她指出自然科学技术在文明追溯和探寻中重要作用,而语言文字在信息传递的链条上是非常关键的,深入研究阐释汉语汉字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是语言文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和担当。最后,温教授提出了两条建议,处理好古今关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处理好中外关系,增强汉字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

此外,中心其他老师也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发表感想,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如何清副教授表示,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相信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将来会有所作为,甚至大有作为,他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老师们营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做好全方位的服务等。何余华副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让广大学者和社会各界倍感振奋,从坚定文化自信的角度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古文字工程的重大历史意义。结合中心实际工作,一是要加强交叉学科的研究,进一步整合中心现有数据资源,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古文字研究,建立更多知识之间的网络联系助力本体研究,努力实现弯道超车;二是树立精品意识,统筹谋划,在古文字研究成果的推广普及和转化应用方面逐渐形成中心的品牌特色;三是加强理论创新,通过理论框架和诠释体系的创新寻求工作突破。


。。。。

学生代表发言——为文字领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博士研究生杨鹏华和19级本科特专班学生孙路怡分别就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社会实践活动分享了关于习近平总书记5.27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两位同学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以汉字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语言文字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时代与历史赋予的使命在肩,自当奋勇前行。作为教育部国家语委的科研机构,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心怀国家与民族的复兴大业,依托“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发挥中心文字学研究的特色优势,聚焦古文字与中华文明的研究与阐释,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推进汉字文明研究,为深入探索中华文明,更好认识、认同中华文化,推动增强历史自觉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6月5日,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党支部联合召开“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推进汉字文明研究”主题会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