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之光教工党支部:以作风建设破解立德树人两大难题
近日,中原之光实验室教工党支部在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立德树人核心使命展开深度剖析,精准识别师生互动缺位与师德评价虚化两大痛点,并通过专题研讨制定出务实解决方案,推动作风建设与育人实践深度融合。
支部在系统学习后深刻反思,指出当前实践存在两大突出难题:其一,师生深度互动缺失。课后交流多局限于课堂事务,教师难以触及学生深层次思想困惑与成长需求,宝贵育人契机在无形中流失。其二,师德评价标准模糊。现有评议机制宏观抽象,缺乏可衡量维度,削弱了制度约束力与标杆激励作用,难以有效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面对难题,支部于6月30日召开专题研讨会,与会党员集思广益,最终形成清晰改进路径:
1. 打破时空壁垒,构建心灵桥梁: 以党组织共建为纽带,常态化开展联合主题党日、专题研讨、实践调研、学业帮扶等多样化联建活动,营造平等互信氛围,推动师生交流从“知识传递”向“思想引领”、从“物理接近”向“心灵相通”深化。
2. 量化师德评价,树立清晰标尺: 支部牵头制定《师德师风量化评议细则》,将抽象要求拆解为可观测、可操作的三大核心维度——“关爱学生”(课外辅导、特殊群体关注)、“公平公正”(评价透明、资源合理)、“廉洁从教”(拒收礼品、学术诚信),并赋予具体指标权重。评价结果将紧密挂钩年度考核、职称晋升,严格执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让高尚师德成为可感可知的行为准绳。
研讨会成果丰硕,学院领导进一步提出深化要求。吴立鸿主任强调要以实验室成功通过国家审计的经验为标杆,强化全员“流程红线”意识。李涛副院长要求将规范化管理延伸至教师科研全周期,构建学术不端“自查-互查-专项核查”三级预警机制。万阳书记则着重指出科研选题须服务国家战略,并全面推行“导师示范工程”,要求党员教师以身作则引领学生价值观。
此次学习研讨,如一场“思想及时雨”,支部党员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原之光教工党支部以破解难题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以优良党风引领教风学风、赋能学科振兴与实验室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入了强劲的“作风动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