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行”成果展示|郑州轻工业大学: 党建+赋能,引领设计学科高质量发展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27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党员13人,中级职称党员14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党员7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党员20人。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强国行”专项行动部署要求,围绕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项重点任务,以“党建+赋能”为工作主线,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核心职能有机融合。通过建立“党建带动专业发展、专业发展促进党建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切实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党建联建:筑牢政治根基,激活协同发展新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以系统观念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党支部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将党的创新理论与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发展紧密结合,建立健全“领学、联学、研学、践学”四学联动机制,夯实思想理论基础。创新实施"党建+专业发展“双轮驱动模式,科学制定分阶段建设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推动党建工作由"局部突破”向“教学课堂、科研团队、社会实践的全域协同”拓展提升。通过建设《融媒体广告设计》等省级一流课程、开展“红色文创”专项科研攻关、组织“艺路有你”乡村实践等活动,有效促进党建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有机融合,跨界协同效应显著增强。
创新联建机制,以资源整合构建多方协同发展格局。工作室深入探索“联学、联研、联创、联建”四联融合模式,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跨机构的协同创新体系。与河南中原技术中心联合开展AI赋能包装设计研究,为宇通客车集团提供30余套客车外观设计方案。共建企业人才培养实践基地6个,联合企业党支部举办“技术前沿与党建同行”主题学习会12场次,覆盖师生党员及企业技术骨干200余人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支部与三门峡市陕州区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二、教育服务:坚守育人初心,锻造时代新人新引擎
深化课程思政,提升设计才让培养质量。党支部坚持以课程思政为核心,将党的创新理论系统融入《融媒体广告设计》《设计实践》等专业课程,成功建设2门省级研究性教学课程,获多项省级教学竞赛奖与校级课程思政案例奖,夯实了育人主渠道。同时,通过组织师生赴红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学、指导学生创作红色文化、党风廉政、国家安全主题艺术作品500余幅,累计覆盖师生千余人次,实现价值塑造与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强化教育服务内涵,支部以思政育人为灵魂、学术交流为支撑,定期举办“设计学科发展论坛”“项目申报经验分享会”等学术活动近10场,覆盖师生1000余人次;其中“致力公益设计·传递文明力量”学术论坛邀请5位行业内专家深入研讨,为学科发展注入持续动力,有效推动教育服务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转型升级。
深耕公益传播,提升设计服务社会效能。 党支部长期发挥专业优势,服务政府公益宣传事业。持续为河南省委宣传部设计公益广告,聚焦环保、节能、民生等重大主题,每年组织学生创作公益海报近300幅,作品多次被新华社、河南省文明办、“学习强国”河南平台等权威媒体采纳并发布,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在此实践基础上,《公益广告设计与传播》专著的编纂工作已全面启动,系统总结设计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治理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实现了从实践探索到理论创新的升华。

举办“致力公益设计·传递文明力量”学术论坛
三、科技赋能:聚焦国家战略,激发创新攻关新活力
面向技术前沿,构建“智能+设计”科研新范式。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以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前沿技术为驱动,将设计创新成果切实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支部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设计流程,着力破解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与河南中原技术中心合作开展“AI赋能包装设计”课题研究,探索智能化设计路径;与河南米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围绕“编程技术赋能艺术设计”开展战略合作,实现技术突破。该科研范式显著提升了创新效能,成为项目攻关的中坚力量,两年内支撑团队在国家级、省级重要学科竞赛中斩获奖项150余项,科技攻关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服务绿色产业,践行“设计+产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支部聚焦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目标,通过设计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与宜家家居联合举办可持续环保艺术展,师生创作环保主题作品150余件,有效传播绿色生活方式;深度参与河南省中原休闲食品产业链项目建设,指导学生完成绿色包装与品牌形象设计方案40余项,将可持续理念转化为市场化解决方案,为区域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与宜家家居联合举办可持续环保艺术展
四、实践育人:深化知行合一,构建薪火相传新范式
服务国家战略,以设计智慧赋能乡村振兴。党支部精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将专业实践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师生团队深入信阳市新县毛铺村等地,系统性跟进民宿改造、共享空间设计等系列项目,将产业培育与乡村建设深度结合,以特色设计驱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向提升。2024年,《非遗研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项目成功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并荣获二等奖。相关非遗技能培训项目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彰显了设计学科在服务国家大局中的独特价值与责任担当。
回应民生需求,以专业所长服务基层治理。聚焦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构建“党建+社会服务”长效机制。师生党员深入农村与社区,持续开展“艺路有你”品牌活动,通过公益墙绘、美育支教、适老化设计、社区微更新等多样化服务,累计绘制墙体160余平米,捐赠图书千余册,打造社会实践基地5余个,将设计服务精准送达基层一线,在实践中深化对国情、社情的理解。
拓展育人场域,在实践奉献中锤炼时代新人。支部致力于将社会实践打造为“行走的思政课堂”。持续强化“为之讲堂”“民艺美育坊”“学生公益设计工作室”等传统特色品牌的育人优势,以艺术美育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民艺讲坛、假期社会实践、公益海报设计、民艺创作等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支部教师指导的实践育人项目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奖30余项,其中《“艺术筑梦+文化育人”:乡村小学有了大梦想——郑州轻工业大学精准帮扶“乡村振兴育人”》,获省“高等学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开展“艺路有你”品牌活动——公益墙绘
艺术设计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将持续坚持以“学”为先、持续深化以“实”为本、着力加强以“干”为要,以胸怀“国之大者”,坚定追求卓越的担当作为,聚焦民生需求深化社会服务内涵,以设计专业赋能乡村振兴与国家发展,推动实践成果向理论成果转化,完善“价值引领-专业实践-社会反馈”育人闭环,以更高站位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双向赋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