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奏响红色乐章 践行时代使命:郑州西亚斯学院音乐戏剧学院以红色音乐深耕红色精神传承

发布时间:2025-04-24 20:27:22
2025 年 3 月 12 日,河南省新郑市和庄镇东高村党群服务中心内,红色旋律激昂回荡。郑州西亚斯学院音乐戏剧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紧扣党的精神方针政策,以红色音乐为载体,开展 “强国行” 活动,在艺术展演与思想交流中,生动诠释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与深远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此次活动正是对这一精神的积极响应与落地实践。活动伊始,和庄镇东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白星辉在致辞中强调,红色音乐承载着党的奋斗历程与精神内核,是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媒介。音乐戏剧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孙艺祯进一步指出,活动旨在通过红色音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同时以高校与社区党建共建为抓手,落实 “文化自信自强” 方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1

紧接着,精彩绝伦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展演正式开启。刘鑫源同志带来的小号独奏《绒花》,婉转悠扬的旋律瞬间将大家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充满热血的年代。这首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作为电影《小花》插曲的经典之作,承载着对革命先烈顽强精神和崇高品格的深情礼赞。每一个音符都诉说着革命战士不畏牺牲、坚守信仰的故事,让现场观众沉浸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

1ee13409b8d46a7e3f6e75dc8df8a04


贾音同志演奏的单簧管独奏《来自中国的旋律》,巧妙融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演奏技巧,展现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在演奏过程中,大家深刻领略到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对中华文化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价值和贡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

2

史歌同志和乔婧文同志带来的弦乐重奏《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将活动推向高潮。《唱支山歌给党听》创作于1963年,歌词源于雷锋日记,表达了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恩之情。旋律优美深情,既蕴含民间音乐的质朴,又充满时代精神的激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创作于1943年抗战时期,简单易唱、旋律激昂,坚定地强调了党的领导对于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关键作用。两首歌曲紧密相连,让现场听众深刻感受到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以及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

3

陈璐同志、王灿同志和周一峥同志的民乐重奏《映山红》同样精彩。这首创作于1974年、作为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的歌曲,诞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以柔美旋律反衬革命年代的艰苦。歌词中“盼红军”的意象,传递着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期盼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成为革命精神的象征和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4

在节目高潮迭起之际,音乐戏剧学院第三党支部全体同志以磅礴之势献上器乐合奏《我和我的祖国》。这首诞生于1985年的经典作品,由张藜填词、秦咏诚谱曲,以海浪般起伏的旋律构筑起个人与祖国的情感纽带。演奏中,弦乐、民乐声部如江河奔涌般舒展着"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的壮阔诗情,管乐则在副歌部分迸发出炽热的赤子之心。当"我最亲爱的祖国"主题旋律通过多声部交织重现时,不同乐器间的对话与共鸣,既呈现出改革开放新时期文艺创作的丰沛活力,更以当代艺术表达诠释了全党同志对祖国母亲的深情礼赞。这场全员参与的集体演绎,不仅与前序红色经典形成跨越时空的和鸣,更通过艺术化的政治表达,让"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这一身份认同在乐声中得到具象化升华。

6

展演结束后,双方党支部围绕 “红色文化传承与新时代青年奋斗目标” 展开交流。党员代表结合党的方针政策,深入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音乐戏剧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党员还将音乐知识与红色文化结合,解答群众疑问,践行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切实拉近高校与社区距离。

7

此次活动以红色音乐为纽带,既是对党的精神方针政策的创新宣传,也是高校服务社会、推动党建与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未来,郑州西亚斯学院音乐戏剧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将继续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让红色文化焕发新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孙艺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5 年 3 月 12 日,郑州西亚斯学院音乐戏剧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联合东高村党支部,在东高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 “强国行”
    相关推荐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