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红色经典・时代回响”交响音乐会
“红色经典・时代回响”交响音乐会
郑州西亚斯学院音乐戏剧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强国行”
2025年4月29日19:30,《红色经典・时代回响》交响音乐会在音乐戏剧学院二号音乐厅举行。本场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艺术的视听盛宴,更是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郑州西亚斯学院校属各单位党政领导及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精彩时刻。
音乐戏剧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孙艺祯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本次音乐会以红色经典作品为核心,通过交响乐与声乐、器乐的多重艺术表现,展现了党与人民之间血脉相连的深厚感情。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将音乐与信仰的力量融入教育实践之中,帮助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打造以“党建+艺术”省级示范品牌。”
本场音乐会用交响乐《在太行山上》作为序曲,奏响抗战岁月的恢弘史诗。烽火太行,铁骨铮铮!这首作品诞生于1938年的经典作品,以磅礴旋律描绘了太行山军民同仇敌忾、浴血抗敌的壮丽画卷。巍巍青山作证,声声号角长鸣,让观众在交响乐中重回那段气吞山河的抗战岁月!
紧接着是《海霞组曲》第一乐章《织网》、第二乐章《丰收》。这部1975年的影片《海霞》讲述海岛女民兵守护家园的故事,展现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
一面红旗,万千信仰!《红旗颂》以恢弘交响描绘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壮丽场景。它是胜利的凯歌,是民族的脊梁,更是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让我们以崇高敬意,聆听这曲献给祖国与英雄的赞歌!
接下来,向中国第一支妇女革命武装红色娘子军致敬。《红色娘子军组曲》以音乐铭刻了琼崖女将打破枷锁、扛枪革命的壮烈史诗。从觉醒的呐喊到胜利的凯歌,四个乐章铺展出一幅巾帼铁血的英雄画卷。本次音乐会演奏了《序曲》、《快乐的女战士》、《军民联欢》和《娘子军操练》, 让红色历史从课本走向舞台,带领听众在旋律中感受信仰的力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孩子却永远长眠。由董世英教授表演的情景长笛《歌唱二小放牛郎》无疑是本场音乐会的一大亮点,以情景音乐剧形式,再现少年英雄王二小将日寇引入包围圈的悲壮故事。表演结束后现场观众用雷鸣般的掌声向英雄致敬。
一江春水载赤子,红星如炬照征程。男高音独唱《红星照我去战斗》由音乐戏剧学院青年教师陈越倾情献唱。这首《红星照我去战斗》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经典片段配乐,以“小小竹排江中游”的田园诗意,暗喻少年潘冬子踏上革命征途的勇毅。陈越老师以炽热的歌声,带领大家穿越江波竹影——看红星划破长夜,听信仰激荡山河!
电影《地道战》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由音乐戏剧学院声乐教授井艳红担任女高音独唱。这首作品用通俗易懂的音乐语言唱出了人民的心声,饱含着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热爱与景仰,体现了人民坚定的革命信念与对敌斗争的必胜信心。
“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一曲《江山》,唱出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初心。井艳红教授以恢弘的音色,诠释百年大党与人民血脉相连的深情厚意!
伴随着现场观众热烈且久不能息的掌声,西亚斯交响乐团又返场演奏了《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作品以欢腾的节奏,再现1976年喜讯传遍西南边陲的狂欢场景。
以音乐为炬,照亮前行之路,传承烽火岁月里的忠诚信仰,赓续红色血脉中的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奏响属于当代人的最强音!在音乐会结尾,现场所有观众在乐团的伴奏下起立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致敬历史,礼赞时代!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