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十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融为一体,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展书院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习经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致远住宿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开展“探寻新郑历史,感悟灿烂文化”系列研学活动。
这一站,学生第二党支部学生党员代表来到新郑市文化馆开展以“与非遗面对面,与文化零距离”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在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学生党员们来到非遗物质文化展示厅对中华传统艺术、历史文物等中华传统文化瑰宝进行参观学习。
发现非遗之美 领悟灿烂文化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党员们聆听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了解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其中包括布老虎、时家牛皮鼓、耿氏香、剪纸及香包等。
布老虎外形栩栩如生,寓意着祥瑞和吉祥,它的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在民间文化中,“老虎”是一种重要的象征,被视为勇猛、威武、神秘和吉祥的动物。每到传统节日或婚庆等重大场合,人们都会使用布老虎来装饰房屋,以求吉祥如意和避邪驱凶。
传承跐鼓技艺 擂响时代强音
黄帝故里新郑制鼓技艺历传已久,源远流长。《黄帝内传》载“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时家牛皮鼓是中国传统民间打击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时家牛皮鼓制作的过程非常讲究,首先要选择上等的牛皮,然后进行精湛的工艺制作,包括将牛皮绷在木制或金属的鼓圈上,并通过太阳晒、敲打等方式使其紧绷并形成所需的音色。
四海一脉归故里 万姓同根拜轩辕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新郑市举行的祭拜轩辕黄帝的仪式,属于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庄严而隆重的典礼,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根亲意识慢慢融入炎黄子孙的骨血,凝聚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
玄览千年香道 匠心妙契造化
香在古代文人生活中无处不在,久而久之形成了浓厚的香文化。“红袖添香夜读书”, “茗茶在碗香在炉”,“空林闲坐独焚香”……它们或缥缈于庙宇神坛,或悠然于书斋琴房,或摇曳于宴上席间。看似朴实无华的燃香,从制粉、配料、到和香面,再到制香、裁香、分香、晾香——凡此种种,数十道工序,纯天然的真材实料,严苛而精细的的制作手艺,才得一耿氏香。
“研”途皆知识,学海无止境。当书本的知识与现实的体验相结合,通过参观、体验,感受历史魅力和文化底蕴,厚重的历史就会变得鲜活而有温度。本次研学活动中,学生第二党支部党员代表们在参观新郑市文化馆中进一步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体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党员,我们要追本溯源、融会贯通、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树立文化自信,以包容宽厚的姿态拥抱文化、走向世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