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守正创新,融媒体驱动

2023-04-13 11:24:34 蔡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网络具有时效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使得网络空间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同时也在改变当代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要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充分推动融媒体平台的建设,以及组建高素质的思政队伍,进一步推进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这是让大学生受益的重要举措。

一、工作思路和开展情况

(一) 工作思路

信息工程与大数据学院秉承传播校园正能量的工作理念,将青年群体作为中心,并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开工作。学院坚持“阵地育人、内容育人、氛围育人”三位一体的理念,充分占领“线上、线下”两个阵地,构建全方位的“四级网格化”工作矩阵。学院利用丰富的网络思政融媒体资源,如“信息工程与大数据新青年”公众号、视频号、全国第三批样板党支部软件工程系育人号、信息工程与大数据学院网络思政辅导员工作室、学院新闻主页等,不断推进品牌建设。学科交叉发挥专业优势,为学生打通思政教育实践途径,形成了“N+网络思政”育人体系。此外,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制度保障、文化熏陶以及实践养成,学院打造了具有“有态度”、“有深度”、“有广度”和“有温度”的网络文化育人体系,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 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学院的新媒体平台运营体系已经完善,同时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新媒体指导教师3名,以及团队核心成员15人。通过旗下的“信息工程与大数据新青年”公众号、视频号、全国第三批样板党支部软件工程系育人号(原软件工程系名更名为信息工程与大数据学院)以及信息工程与大数据学院网络思政辅导员工作室等四大公众平台,学院致力于围绕思想引领、团学活动、心理健康、文艺拓展、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通过向学生渗透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学院多次担任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校级承办单位,组织开展评选工作。同时,学院也制作多期形式丰富的微党课、微团课、微视频,引起了师生群体的热烈反响。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一) 构建工作矩阵,建立网络辐射效应,让工作更高效

一方面,为了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我们着力凝聚工作力量,加强队伍建设。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构建“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党支部+团支部”的四级网格化工作矩阵,并发挥辅导员、专业教师和党支部、团支部学生骨干的作用,让工作更加高效和有特色。同时,我们还需要组建专业思政队伍,联动学工干部、专业教师、学生骨干,形成学院党支部带领学院团支部、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团队、高年级带领低年级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教育平台的作用,我们需要建立横向和纵向的矩阵。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拓展网络教育平台,并统筹规划学院的四个主要新媒体平台,通过差异化运营,提升影响力。同时,我们还需要联动全院学生,鼓励和引导各班级积极投稿,让平台内容更加多元化和特色化,并形成思政育人辐射效应。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加强平台之间的配合和共同宣传推广,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融媒体传播平台,提升育人成效。

(二) 塑造品牌形象,打造旗舰展示窗口,展示学校实力

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结合已成为人们分享意见、经验和观点的重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创新品牌形象,建立多维传播渠道,推进网络思政育人工作。为此,学院以“信息工程与大数据新青年”为核心,着重完善与应用“信息工程与大数据新青年”网络思政平台,打造多样化、突出品牌特色、内容丰富的新型网络思政平台,并积极推进“信息工程与大数据新青年”社交网络思政融媒体平台的建设。所有这些努力的目的都是为了发挥网络思政育人的最大效益,使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学院创新“三会一课”方式方法,注重以网络为媒介,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引领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全国高校思政网育人号、中国青年网、学习强国、学院网站、学院新青年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微平台作为主要阵地,开拓“微平台、微故事、微视频”宣传新模式,聚焦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广泛宣传典型,讲好支部党员故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学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建设“微阵地”,筑牢线上堡垒。开展线上“党团史知识竞答”活动,推广学习“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学习平台,通过网络学习教育引领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效防止各类错误思想文化侵蚀。组织师生收看2022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展播,组织师生观看2022年“双百”活动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场报告会,组织开展学习强国答题竞赛、学习心得分享会等。

讲好“微故事”,发挥榜样的作用。树立起一批在专业学习、志愿服务、学科竞赛等表现突出的身边榜样,如2021云计算2班杨梦菲在2022年6月-8月间到家乡小学、社区、红十字会参加防溺水安全主题教育、环保宣传进校园、垃圾分类、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社区、共建美丽乡村宣讲等多项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荣获当地有关部门多项荣誉证书。2021虚拟2班薛云起2022年7月-8月返家乡参加协助疫情防控和危房统计工作,得到当地认可……支部将他们的故事以网络推文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听。

制作“微党课”,释放信仰的力量。通过录制“微党课”的形式,及时传达党的重要精神。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建奋进“郑”当时、“红石榴”、“立学”、“不忘初心”、“一颗红心”、“天天向上”、“红心向党”、“在路上”等8个理论学习宣传小组,通过开展活动、学习宣传、录制微视频等形式,追忆红色印记,讲好革命故事。特别是近期即将推出的“二十岁遇上二十大”,作品结合入党积极分子的自身奋斗经历,以微党课形式展现了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体悟。将自己青春奋斗路与民族复兴路、国家富强路、人民幸福路紧紧相连,以小切口讲述大道理,以小故事讲述大情怀,展现了学院学生昂扬向上、踔厉奋发的精神风貌。

学院需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打造成为学院的“旗舰”窗口。为了创新专栏形式、打造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平台,学院需要对青年发展进行立足,并积极探索网络育人体系的构建方式,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政治性”、“教育性”和“互动性”这三大方面,学院需要持续推进四个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强化育人导向,实现网络育人目标。

具体来说,学院在微信平台推出五个主题,分别围绕党建引领、团学速递、榜样塑造、青年之声、心理健康发起系列推文;并在微信平台上推出就业专题,包括就业服务、校园招聘和就业指导等内容;同时,在QQ平台推出涉及思想引领、活动纪实、知识科普、防诈反诈等方面的系列推文。此外,学院还将聚焦校园生活,制作丰富多彩、内容充实的主题短视频,并定期在视频公众号上发布。通过这些努力,学院将打造出受到师生喜爱的、有深度的新媒体平台,推进网络育人工作,实现育人目标。

(三) 利用学科优势,拓宽实践主要渠道,增强学生素质

为了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学院注重实践育人子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探寻“N+网络思政”育人路径,创新网络思政育人举措。具体来说,学院采取以下措施:

1.力行铸魂,创新“实践+网络思政”工作新途径:学院不断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途径,实现学科技术转化应用,发挥专业教师指导作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2.坚持产教融合助力技能竞赛:学院借助郑职-华为ICT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这一平台,助力各项职业技能竞赛。该实训基地是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一个现代化产教融合基地,设有科研创新工作室,为数通HCIP、数通HCIA、大数据HCIA、高斯HCIA、欧拉HCIA等各种华为工程师资格认证,以及各种专业比赛提供实训场地、硬件设备和技术支持。

3.将竞赛标准向教学标准转化:借鉴各大技能竞赛先进的技能理念、技能标准、评价体系,将竞赛标准向教学标准转化,将竞赛课题向实训课题转化,将竞赛训练方式向教学实训方式转化,将竞赛场地向实训场地转化,将竞赛管理向教学管理转化,将单一型教师向综合型教师转化,将竞赛成果向教科研成果转化,推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上述措施,学院为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目标,积极探索网络思政育人新途径,发挥网络思政育人的最大效益。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 主要成效

学院非常注重新媒体工作,近三年来取得了多项荣誉和成就。其中,学生党支部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并申报了信息工程与大数据学院新青年网络思政辅导员工作室。学生们也在各种比赛中表现出色,林维强等3人荣获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河南赛区一等奖,酒悦悦的漫画插画作品《银河落入森林》荣获中国好创意(第十五届)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案二等奖,丁启龙组的项目“新创居”荣获2022“星鲨杯”全球虚拟现实内容大赛全国优秀奖等等。教师的表现也不容忽视,他们在各项比赛中各获一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荣誉。学院新媒体团队也为网站主页的搭建和完善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通过五年的用心经营,学院逐步实现了全院学生网络思政教育100%的全覆盖。

(二) 主要经验

为了更加充分地实现思政育人参与主体创新,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是构建了“上下协同”的工作机制并加强了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实现全覆盖的网络思政新格局。

二是我们还充分发挥了辅导员和专业课程教师的指导作用,营造了“一心双环”总格局,扩大了育人实效。除此之外,我们还鼓励各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思政平台建设,全面实施“启发”“引导”“培育”“实践”“传承”五位一体的“互联网+”思政教育新路径,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和综合能力。

三是我们还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培训,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并扩大育人实效。

四是我们还通过丰富载体实现思政育人品牌的创新,并不断推进网络平台和阵地建设,打通信息壁垒,形成网络育人合力,丰富思政育人认同载体,提升网络育人亲和力,激发师生参与网络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实际的品牌效应。

五是我们利用科研课题、暑期社会实践等领域,以学生需求为基础,创新实践路径,搭建实践平台,发挥专业特色,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思政育人工作,并实现科技赋能,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实效。

四、未来规划和提升

为了进一步推进网络思想阵地和思政队伍建设,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影响力,学院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专业思政教育团队。组建“教师+学生”为骨干成员的团队,发挥教师骨干和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两个群体的参与度和自觉性,促使多元协同合作成为思政教育的新形式。同时,鼓励学生社团和骨干建立正能量的网络互动平台,增加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主动性。

二是打造新媒体工作文化传播载体和思政育人认同载体。围绕“新青年”IP人设创作和形象打造,重点制作和推广“新青年”表情周边、视频周边、产品周边和MG动画微课等文创产品,使新媒体产品具有更强的育人功效。

三是推进清朗网络空间营造,重点关注“线上、线下”主阵地,依托各级新媒体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组织学院新媒体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投稿,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四是推进社交式网络思政融媒体平台建设,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运用先进技术,扩展“点-线-面”全覆盖的网络思政新阵地。学院将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载体和路径,引导更多学生自觉参与思政教育的学习中,推动思政教育与时俱进,提升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效果。 


责任编辑:蔡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要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充分推动融媒体平台的建设,以及组建高素质的思政队伍,进一步推进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