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政治建校、警字立校的司法职业院校,因被列入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而被司法部授予集体一等功。刑事司法系作为警院唯一的培养监狱(戒毒)人民警察的专业院系,既是警院的发家系,更是警院的王牌系,下设的刑事执行专业是省优势专业,建有国内同类院系唯一的国家级刑事执行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是国控专业——刑事执行专业教学标准的主导性起草单位。
刑事司法系设有教工和学工两个支部,其中,刑事司法系教工党支部成立于2003年,现有3位支委,教工党员18人。在院党委和系总支的正确领导下,教工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 “一岗双责”制、“三会一课”制度等,努力将党委和总支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现实工作举措,推进我系教学、科研、行业服务各项工作科学有序发展。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围绕“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目标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指导思想开展各项工作,教学、科研、行业服务等各项工作呈现了和谐共进、稳步向前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确保专业团队、业务部门人员的政治素质
坚持选人用人“德才兼备”的原则,把理想信念坚定、业务水平突出、具有良好奉献精神的教工选拔到重要岗位,保证我系的人才培养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当前,我系3位专业负责人全部为又红又专的党员教授身份。选拔有专长的优秀党员教师参加各类教师技能比赛、微党团课比赛,先后获得全国刑事执行专业资源库应用团体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近三年来,党支部在党建和意识形态领域未出现过突出问题,未发生过影响安全稳定的重大事件;党支部成员及支部所在单位人员未出现违法违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师德师风等问题。
(二)坚持以生为本,确保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
全体教工党员在“做”字上下功夫,勇于承担教育责任、发扬师者如兰的高贵品格,对就业、学业、经济困难的学生(主要为外省籍毕业生)实行“一对二”帮扶。目前该活动已进入第四期,共帮扶学生一百余名,已成为了一项长效的工作机制。努力推进班主任工作,出台了《班主任工作职责》,修改了班主任工作手册,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加大业务指导,使班主任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在指导主题团日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解决学生困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目前我系全部教师党员都担任了班主任,部分老师已进入第三轮。
(三)坚持行业服务,确保警字特色落到实处、社会实践走在前列
作为全部为警察类专业的系部,教工党支部高度重视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塑造学生“忠诚、责任、奉献”的职业精神。刑事执行专业党员教师坚持多年组织学生开展“点亮心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慰问帮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获得行业的高度赞誉。坚持开展“衣心衣意,书送温暖”活动,捐衣物书籍、制作公益爱心卡5套,为偏远山区儿童送温暖;行政执行专业党员教师指导学生组建的红丝带行动联盟多次深入贵州、内蒙古及我省各地的工地、高校、地铁进行禁毒防艾宣传,被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授予“爱心单位”,并成功入选2019青少年禁毒防艾宣传志愿服务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100团队。在杭州G20、上海进博会、乌镇互联网信息大会、浙江各类大型赛事安保等重大安保执勤任务中,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受到增援单位的高度肯定,为平安浙江建设做出积极努力。
在各项工作中,党员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多人次获得重大表彰。诸如在援疆工作中,王新兰副教授主动应战,业绩突出,受到援助学校好评,被学院授予个人三等功;在党建理论建设上,陈鹏忠教授的论文《论刑事执行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荣获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17年年会论文二等奖;在教学工作中,陈鹏忠教授2014年获浙江省省级优秀教师暨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在行政教学“双肩挑”工作中,陈加养讲师2019年获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建设计划: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铸魂育警为主线,坚持学习铸魂,注红色基因;实践铸魂,担时代责任;文化铸魂,承忠诚使命。努力争创先进,为加快“双高”专业群建设、实现教学、科研、行业服务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建设目标
1. 坚持学习铸魂,注红色基因
通过业余党校、学习小组、课堂思政等多种途径,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辛成长的历程,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不断培育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坚定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和信心,锻造铁一般的理想信念。
2. 坚持实践铸魂,担时代责任
通过重大活动的安保执勤、暑期社会实践、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多种途径,坚持体验式教育,推进社会实践品牌化、课程化、学分化,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检验和升华职业素养。严格警务化管理,借助警事训练、内务卫生、课堂纪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行为养成,从而真正肩负起新时代赋予人民警察的光荣责任,锻造铁一
般的责任担当。
3. 坚持文化铸魂,承忠诚使命
通过“党文化、警文化、法文化、狱文化”这一主线进行文化创新,在纯化教师心灵,提升教师素养的同时,熏陶学生对党忠诚的高尚情怀、纪律严明的行为养成、公正执法的法治理念、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从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的神圣使命,锻造铁一般的纪律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