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组织基本情况
建筑工程技术党支部共有党员11名,其中支部书记1名、组织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联系学生党员11名、建党积极分子33名)。本支部有正高职称教师2名、副高职称3名、骨干教师 6名。支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务实创新,牢固树立服务教育、服务师生的思想,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狠抓支部建设,赢得师生的信任和拥护,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列,在学院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荣获了浙江省“千名好书记”、省“优秀教师”、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省高校“创先争优”优秀党务工作者、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省“优秀辅导员”、集团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教师,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等数十项荣誉;本支部连年荣获学院先进党支部。
二、建设模式
为突出建筑工程学院的师生特点和专业特色,激发教师的专业带头作用,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扎实推进“党建+”的建设模式,分别为党建+育人、党建+志愿模式、党建+专业。
1.“党建+育人”:思政工作开枝散叶
党建与思想政治相结合。本支部为了更好地在年轻学子中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率先探索“课程思政”的融合工作,既响应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又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具体做法是精心选题,在课前进行三分钟思政教育。选题切合专业,突出责任意识、工匠意识、团队意识的引导和培育。同时也聚焦于当代中国理论与实践中的时事热点问题,带领同学们去关注与思考。运用匠心,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党校培训平台、中心组学习平台等,形成党建和思政教育“全天候”柔性学习体系。成功开发微党课,设计微活动,开展微思政,运用学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
党建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党建引领,重在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支部全体成员把专业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大家齐心协力,紧盯建筑工程技术前沿,专业影响力迅速迈上新台阶。教育部目前发出认定通知,我院建筑工程专业有6个项目上榜,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认定为骨干专业,建筑技术实训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注重学生建党积极分子和教工党支部紧密对接,引导党员教师在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为学生搭建竞赛平台,在学生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发挥党员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以专业建设提升党的建设内涵,推动形成党建特色品牌。
党建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将纵向性的支部建设与横向性的学生工作结合起来,在模块化的各类学生工作中寻求学生党建的结合点。比如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四想四对照”、“一分钟分享”、“双百成才计划”、“综合素质测评”等专题教育或培育工程中,发挥了教师党员在思想引领、道德自律、学风校风、教育科研、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公益奉献、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达到以个体带整体的辐射作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建与服务学生相结合。创新实施“温暖工程”,对生活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学业困难等几类进行结对帮扶,助困学生达上百人,资助10余万元,并将此模式推广到学生会、团支部、志愿服务等组织,扩大“温暖工程”受众面。每两周举行一次“温暖工程分享会”。
2.“党建+志愿服务”:甘愿奉献播撒党员爱心
本支部紧密联系社会,与驻东金华武警东阳支队、东阳市交警队、东阳市民政局等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管道。每年建军节都组织慰问团带文艺节目到部队演出、每月安排两天上街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每有重大节日都到福利院进行慰问送温暖等;对考核期内入党积极分子,要求达到志愿服务100小时以上。今年7月、由2名教师和10名学生承担了国际志愿者项目。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师生们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画图纸、选材料、做施工,为塞内加尔修缮校舍2万多平方米。该项义举,受到国内外数十家媒体的关注热点,在国内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媒体专题进行报道,点击量高达32万次,在国外塞内加尔国家电视台和《太阳报》等连续跟踪报道。再是在支部内设立党员示范岗,促使培养对象端正入党动机,在做奉献的过程中促进思想升华,让党性意识入脑入心,形成“标杆”效应。“百时奉献”通过支部基础建设与党建思想引领促进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方向,成为有情怀、有温度的建筑业界合格人才。
3.“党建+专业”:“三维全站仪”党建特色品牌成效显著
结合专业,把立德树人的育人工作,按照三个维度系统立体规划:找坐标——确立成才方位;测距离——确定培养路径;定高度——制订人生价值和追求目标。这是本支部多年来实施的“党建+专业”的突破口。
找坐标,确立成才方位。具体与专业竞赛和特色专业建设联系起来。支部工作,紧贴专业发展前沿,积极探索专业建设新路,有关同志率先掌握最新的BIM技术,争当专业建设的排头兵,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学科比赛,荣获国家级奖项20多项,省级奖项60多人次。
测距离,确定培养路径。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党史教育,对照党的初心与使命,寻找自身发展与先进分子之间的差距,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具体做法,一是本院党总支发动大家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精心制作了中共一大至十九大会址模型。让大家在制作会址模型的过程中,了解党的历史与发展,感受党的智慧与伟大,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这项工作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新华网、浙江教育报、浙江电视台、东阳日报等几十家媒体的报道,并吸引了周边县市3万多人次党政干部的参观。二是,通过现场教学,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本院党总支带动大家走访周边地区的英雄模范、历次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把专业教育带到现场中,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荣誉感。该项举措,受到省内多家媒体的关注,浙江教育报专题刊发图文报道。
定高度,制订人生价值和追求目标。具体的是与专业成就联系起来。以本支部党员教师为主的团队,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最高位置,以此证明自身的价值和高度。几年来开办“鲁班学院”,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江浙沪建筑企业BIM方面的技术骨干,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特别是学生党员,成为骨干创造业绩更是层出不穷。
通过系统立体的“三维全站仪”党建特色品牌的实施,取得的成效十分明显。党员教师政治思想立场更坚定,工作方向目标更明确,同时也确保所教学生理论扎实、技能娴熟。学生在全国2000多支队伍参赛的建筑信息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全能冠军,这是浙江省众多高校和职业院校连续十年组队参赛,是各校梦寐以求的奖项,建工学子终于为浙江省首次捧回了该奖杯,学生测量竞赛也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三、建设目标
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提升组织执行力为重点,着力发挥政治思想引领、团结凝聚师生、促进学院中心工作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党员教育扎实有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在党员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
1.同心协力,不懈铸造“五星级党支部”
支部成员政治立场坚定,组织生活严格,对党的忠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习总书记的“四个引路人”的教诲,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大政方针。在学好理论的基础上,支部成员凝心聚力,在党务工作的制度建设上夯实基础,在活动载体谋划上建好平台,在骨干队伍培育上树典型立榜样,扩大影响力和感召力。通过思想引领,党员教师理想信念坚定,师德师风优良,本支部已经连续4年荣获浙江广厦学院“五星级基层党支部”。
2.党员先行,扎稳根基勇立先锋旗帜
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让每个党员成为新的坐标,辐射周边,带动工作和激发正能量,这是我们始终坚定的信念。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为了伟大的梦想,坚持伟大的斗争。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支部不断探索更加优化的运行机制与制度,形成“温暖工程”党员分享论坛。数年来,支部成员无偿志愿服务累计11000余小时,服务数万人次。响应振兴乡镇计划,推荐骨干党员到乡镇街道挂职,发挥人才智力优势,本支部书记,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3.凝心聚力绘制 “136”工程蓝图。
“1”是思想武装;“3”是三项行动目标;“6”是六项精神的倡导和践行。“1”是全力打造锐利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我们将继续抓实落细总支及各支部的党员的每月学习制度、运用好周边区域红色传统教育基地和英雄人物的榜样引领、再是请浙江社会主义学院的2-3名专家教授讲课提升等。“3”是如期完成三项行动目标:精心培育一支能讲好、会讲活“微党课”的党员师生15名队伍并上线平台、着力完成一篇省级或国家级党建课题论文、拍摄一个视频争取推送“学习强国”(深度挖掘建工学院红色模型的党建教育元素);“6”是六项精神的倡导和践行,这是建筑工程专业师生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映射感召作用、更具有坚实的支撑作用:一是“基石”精神,甘当垫脚石,站稳脚、值好岗、尽担当;二是“钉子”精神,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做成事、会共事;三是“砖刀”精神,要有憎爱分明的立场、要有入木三分的批评和斗争思维;四是“BIM”精神,要有积极运用最新科学工具的热情,要有统领大局的创新思想;五是“脚手架”精神,要有积极进取的攀登的精神;六是“安全帽”精神,要有共产党人一身正气、廉洁自省的风貌,拒腐防变时刻做好防护精神之该“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