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支部基本情况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爱心桥社团党支部成立于2014年,是河南科技大学首个建立在学生社团上的党支部。在社团建立党支部,社团成员来自于学院各个年级、各个专业,在党员发展方面打破了以往支部设置局限于专业、年级的壁垒,大大促进了党员发展“双培优”工作的有效进行,也有利于支部党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工作经验等,对于支部的建设、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支部目前共有党员22人,其中正式党员8人,预备党员14人,教工党员1人,学生党员21人,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莲担任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会由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3人组成。
在校党委、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机电工程学院爱心桥社团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党员思想、组织作风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实践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寻出路。党支部把贯彻“两学一做”精神和争先创优活动贯穿于党员教育工作的始终,努力培养未来高素质复合型学生党员青年所需具备的“三重素质”(即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五种能力”(即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思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理论、树信念、精专业、创新知、促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扎实有效的实践与创新。
2.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党员教育,筑牢理想信念——实施“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
党支部按照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及具体工作安排,深入实施“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一是抓好“两个深化”——结合实际深化学;结合发展深化做。二是抓好“两个规范”——合格党支部建设规范;合格党员行为规范。三是抓好“两个联创”——学院党委、基层党支部,联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师生党员、师生群众,联创优秀业绩。四是实现“两个全面”——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推动学院事业发展进步。
(2)完善管理机制,发挥堡垒作用——以“5+2”多元主题模块为载体完善支部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机制
根据学生党员先进性要求,结合学生学科特点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以“先锋之学”、“先锋之思”、“先锋之行”、“先锋之实”、“先锋之得”加“先锋拓展”、“先锋沙龙”“5+2”多元主题模块为载体开展支部活动,以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构建,领航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先锋之学:通过先锋沙龙、党员领学、主题研讨、主题党课、“学习强国”平台等五种形式丰富支部理论学习模式,建立“线上线下”与“集中分散”相统一的定期学习模式。会前,党支部整理相关学习资料,引导党员线上自主学习。每月双周周四集中研讨时,教工党员、学生正式党员作领学主旨发言,在交流本人学习心得的同时,引导其他党员们自由讨论,集思广益研讨党支部发展方向。会后,网上发布新闻稿等学习资料,让因事因病请假党员及时“补课”。
(3)强化监督监察,严格组织生活——实施“基层党组织生活质量提升行动”
支部坚持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召开党支部组织建设研讨会,加强党支部工作研究;组织学报告、学文件、学讲话、听讲座、看视频、实地考察,学习交流研讨经常化,补足精神上的钙;坚持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坚持党支部书记上党课,年底支部向院党委述职,强化党建主体责任意识;加强理想信念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党员到延安革命圣地、兰考焦裕禄纪念馆、中信重工焦裕禄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旧址等,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样,有制度、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措施有力抓落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结合专业特色,发挥模范作用——积极打造六大特色实践活动着重培养支部党员志愿服务精神
党支部结合当前形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秉承理论教育与党员志愿精神培育相辅相成的原则,“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党员志愿精神培育提供基本路线,党员志愿精神培育则做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积极打造:“1+2+3+4”学生党建模式、“先锋沙龙”、“一对一”学习精准帮扶、“以爱为桥 筑梦同(童)心”、“温情护老,梦牵微信”、“文化扶贫”六个特色品牌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着重党员志愿精神培育助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5)线上线下结合,宣传模范典型——打造“青春正能量”、“党团之星”、“先锋沙龙”宣传品牌活动
支部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网上网下等宣传平台,通过打造“青春正能量”、“党团之星”评比、“先锋沙龙”讲座等形式,发现挖掘身边典型,深入提炼树立较大影响力代表性、可学习、可复制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进行表彰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广大学生做先进、争当先进的深厚氛围。
(6)团结凝聚学生,助推事业发展——通过党建带团建促社团,实施“学院学生工作发展助推行动”
通过党建带团建促社团,实施“学院学生工作发展助推行动”。一是推动改革发展,集中学生党员的智慧,把学院工作谋划好、规划好、计划好、安排好、落实好,助推学院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推动创新发展,深入调研,主动向学生问需、问计、问策,结合学院实际寻找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为学院带来新思路、新作风、新方法、新资源、新活力和新发展;三是推动建设发展,对党群、团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估,依据工作业绩、工作创新、社会影响和发展需要,选好配强学院党政干部和群团干部,提高工作执行力。
(7)重视服务师生,争创服务型支部——实施“服务型党支部创建行动”
创建“服务型”党支部行动,关键是强化服务意识、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健全长效服务机制。首先,在管理观念上,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服务都是为了让学生去学好专业知识、社会服务等工作;在教育观念上,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其次,搭建好各种服务平台,一是基层联系平台,吃透底情,掌握底数;二是意见建议征集平台,倾听师生群众“说事”,落实责任“做事”;三是思想帮扶、困难帮扶、学习帮扶、生活帮扶等帮扶平台,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群众满意的成果和成效,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特征,成为党员的重要标志。
3.党支部及支部成员所获荣誉情况
自建立以来,支部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在2018年“七一”表彰中被授予“河南省优秀党支部”、“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党支部”荣誉称号,荣获“河南科技大学样板基层党支部”荣誉称号;2018年,支部书记李莲、原支部副书记张甜甜、组织委员赵元豪分别被授予“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7年,党支部“学生党员志愿精神培育”视频工作案例入选“全国优秀党支部风采展示”、申报的“i志愿党员服务平台”、“先锋训练营——新时代学生党员充电站”均获得河南科技大学党建特色品牌立项;2017年,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爱心桥社团的“引梦之手”调研团获得国家级专项活动—天翼“互联网+教育”进城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立项,并获得5000元奖励基金;支部2015、2016、2018年均被评为河南科技大学先进基层党支部;2015年,党支部负责的“三优化、创品牌”项目获得河南科技大学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项目三等奖。
支部全体党员,严于律己、学习刻苦、勇于创新,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党支部书记李莲先后获得“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河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河南省优秀辅导员”、原支部副书记张甜甜先后获得“国家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河南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河南省辅导员论文一等奖”等国家级、省级荣誉十多项;2017年支部成员获得国家“千校千项”深化改革行知录奖励1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奖励3人,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1人,河南省三好学生1人,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励1人、省级奖励5人,国家级志愿者1人,省级志愿者2人,国家励志奖学金2人,应届毕业生党员考取研究生5名;2019年,支部4名毕业生党员成功考取211院校研究生,支部成员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国家级荣誉10余项,荣获河南省三好学生1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机器人竞走,河南省三好学生等省级奖励15项,荣获洛阳市涧西区关心下一代优秀志愿者3人,河南科技大学“最美大学生”1人,“科大之星”2人,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4.支部建设目标
严格以“七个有力”逐一对标,在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将依托“一心双翼”即一个红色核心--党支部,两个重要把手--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党建模式,坚持以知促行,以“党建带团建,党建促社团,党建助力人才培养”为目标,倡导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志愿精神,形成“党建助学风、党建助创新、党建助管理”的良好氛围,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特色品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