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部基本情况
武汉轻工大学土建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工作由学院土木系、道桥系、学院办公室三个部门党员组成,目前党员共18人,2018年5月选举产生支部委员,支部书记黎丹、副书记秦先涛、组织委员涂妮、宣传委员李炜明、纪检委员(兼统战委员)陆蓉。支部党员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支部中2位党员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二、建设目标
(一)对标看齐“七个有力”,夯实支部建设“基础性工程”
一是加强支部思想政治学习建设。突出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支部思想引领,发挥政治功能。不断完善建立学院党政联席支部机制,成立支部“三全育人”工作工作机制。创新支部思想政治学习体制机制,强化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筑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阵地;二是建好支部活动阵地建设。改造支部党员活动室,室内重装修,设立荣誉墙、读书角,配置多媒体,完善功能设置;创建支部工作新媒体平台,建设师生思想教育学习辅导互动网络平台,加强网上思想引领和宣传推广;三是完善支部制度体系建设。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制度执行,明确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责任主体,建立起“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行之有效”的责任体系,系统制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规范教育、管理和监督等各项制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二)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打造支部建设“品牌性工程”。
全面开展“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准确把握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时代要求,探索适合高校特色的基层党支部建设模式,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建设具有“品牌性”的高校样板党支部。一是大力塑造高校教师支部政治引领“品牌性”形象。把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推动讲政治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全过程作为党支部工作重要着力点,加强政治把关功能。把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教师归属感获得感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重要落脚点,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着力发挥基层党支部政治引领、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等方面主体作用,全面加强高校党员教师政治引领。二是大力塑造高校教师支部立德育人“品牌性”形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团结凝聚教师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育教学。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关心了解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端正教育行风,规范从教行为,做到爱岗、爱校、爱学生。在教学中以本为本,营造乐教、善教的团队,培养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大力塑造高校教师支部“七个有力”“品牌性”形象。支部将以创新工作方法、创建平台载体、创立典型示范为重要手段,并凝练总结一系列具有典型示范的工作案例、党课视频、科研论文,建设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师生互动学习网络平台,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党组织为目标,努力提升师生思想政治针对性和亲和力,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更好地服务学院、学校的发展,更有力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更有力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师生,树立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新形象。
(三)凝结支部全员智慧,探索支部建设“可复制性工程”。
加强实践探索和总结提炼,探索高校教师党支部典型模式,提升支部组织力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支部工作法”。一是深入探索“双带”支部建设新模式。继续探索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高校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的实施效果,深入研究创新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新模式。优化党支部设置模式。深入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学科组、课题组、创新团队、科研平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等设置教师党支部,积极探索教师党建工作向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拓展,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创新党支部组建方式。按照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利于密切联系师生,有利于促进业务工作的原则,积极适应高校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学科设置、办学形式 的新变化,优化调整规范组织生活、积极发挥作用的支部组织形式。二是充分发挥“双带”支部辐射功能。通过丰富样板支部建设形式,利用“三会一课”、师生交流活动、社会实践等,加强全院师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支部辐射作用,重视发现树立、宣传一批典型人物和事迹,组织学习模范标兵事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师生积极投入中心工作,把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教师之家,有效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增强教师归属感获得感。全面引领带动广大教师党员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