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系学生党支部基本情况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学生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院党委、系党总支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院和系部中心工作,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丰富思政育人载体,着力打造工作品牌,为学院尽快建成服务地方、服务区域、国际化、创新性的优质高职院校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本支部成立于2007年,由人文社科系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职工和学生构成,现有党员37人,其中教师党员7人、学生党员30人,设有党支部书记1人、支部委员2人,正式党员9人、预备党员28人,分为2个党小组。人文社科系党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均为本支部党员。
本支部在2017年度被评为学院“学习型红旗党组织”,在2018年学院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中名列第1名。党支部书记李蔓同志2018年被院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9和2020年党支部两次在学院年终党建考核中取得优秀。近三年来,支部成员中郭泽亮、杨思佳、张尧、刘宇航等师生先后获评师德典型、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17人次。荣获国家奖学金1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北省优秀毕业生。在校生党员代章被评为河北省三好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在推进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党支部建设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遵循,以基层党支部建设“七个有力”为抓手,认真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9〕15号)文件精神,以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基层党支部)为工作依据,根据学院党委《关于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强身健体”行动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学生支部书记“双领航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方案》有关部署,切实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通过特色精品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建设目标
以“党建工作精细化、教育活动精品化”为目标,为打造“精彩石铁、魅力人文”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组织保障,建成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三、建设方案
按照《实施意见》和《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要求,认真制定人文社科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工作计划,对照“七个有力”,找准主要问题,制定主要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坚持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整体提升和品牌塑造相结合,着重围绕严格“三会一课”、创新工作方法等出成果。在为期两年的建设周期内,分两步走,通过开展“七个有力 三个提升”工程,第一年在党建工作标准化、精细化基础上,第二年着力打造特色化品牌化教育活动,最终到2021年底全面建成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四、分年度建设计划
第一年(2020年1月-2020年12月):严格“三会一课”,围绕“七个有力”,夯实基础,使党建工作标准化、精细化再上新台阶。
1、有力地教育党员:提升支部“组织力”,夯实党员“战斗力”。统筹安排政治学习,有效 推进党员教育。将现有党员活动室改建为“新时代新思想讲习所”,利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开发完善网络平台---云班课,建立 “人文社科系学生党支部指尖课堂”,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开展接地气、聚人气的“贴心党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履职尽责,加强党性修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投入到学院及系部的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中去。
2、有力地管理党员:增强支部“凝聚力”,加强党员“向心力”。严格党员发展程序,严把质量关,按学院组织人事部规定于2020年6月份前认真做好毕业生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转出、2020年9月份认真做好新生党员的党组织关系转入,对于届时在外参加中期实习、顶岗实习的流动党员认真做好管理,建立临时党小组。把党费收缴作为党员党性观念的重要衡量标准,严格落实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对于经济生活困难党员,要在“七一”、教师节、春节等节点,按照学院党委统一部署,实施物质激励、精神关怀、实际帮扶等工作,并确保务实管用、常态长效。认真开展集中学习培训,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引导党员师生“做表率”。
3、有力地监督党员:用好党员监督“催化力”,增强廉洁支部 “威慑力”。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党章》等党内法规规范党员行为,及时发信号、打招呼、提要求,常检修、常敲打、防微杜渐,逢新生入学季、毕业季、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时,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廉洁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明纪律规矩,严守相关规定,做到“十严禁” “一严格”,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
4、有力地组织师生:培养支部组织“亲和力”,提高党员队伍“行动力”。最大限度组织师生,注意工作方式方法,用强大的亲和力最大限度地把师生组织起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带动师生积极投身人文社科系乃至学院的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将积极主动联络一年一度的石家庄两会秘书处、河北省旅发大会筹备组、正定国际马拉松组委会、“华测杯”第四届京津冀高校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承办单位等,承担相关志愿服务、礼仪服务等工作。同时,坚持以服务求支持的原则,在院内积极主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为2020年毕业盛典、思政课程改革成果展、廉政主题书画作品展等活动提供高质量布展、咨询等志愿服务。
5、有力地宣传师生:提高支部“动员力”,发挥榜样“影响力”。注重发动师生、宣传师生工作,2020年9月新生开学报到之后即开展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上好“开学第一课”,通过全体新生参加的大型宣讲活动,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引领师生听党话、跟党走,把师生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实施人文社科系论坛、报告会、讲座备案制度及教师把关制度等,有效防止各类错误思想文化侵蚀。挖掘推广典型事例,塑造党员先锋榜样。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优秀师生作为优秀典型深入提炼,总结可学习的典型经验,培育可复制的典型人物,通过人文社科系微信公众号、网站以及组织宣讲报告、座谈交流、文化文艺活动等形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6、有力地凝聚师生:注重马克思主义价值引领“牵引力”,形成党员群众干事创业“大合力”。注重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鼓励大胆创新,教育引导支部党员、任课教师深入挖掘提炼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2020年,计划引领艺术教研室党员教师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加思政课教学改革,鼓励艺术教研室主任谭浩楠教授创作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的廉政作品,鼓励文秘教研室会展专业教师张尧同志选做党建类课题并立项,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支部党员、教师论文选题、科研立项、教学改革等工作中。
7、有力地服务师生:增强党员之家“吸引力”,增强师生之家“感染力”。2020年,以强化服务师生作为改进工作的着眼点,了解师生困难诉求、倾听师生意见建议,秉持以人为本理念,从师生日常面临的学习、工作、生活入手,关注师生利益、保障师生权益,使广大团员青年师生紧紧凝聚在学生党支部周围。2020年党支部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体验省情、服务河北”辅导员大家访等活动,分赴全省各地,深入经济困难学生家中,积极开展服务、帮扶、慰问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听取、回应学生及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和诉求,努力把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师生之家。
第二年(2021年1月-2021年12月): 2021年,学生党支部将发挥人文专业优势,探索和丰富思政教育载体,通过三个提升、打造三个品牌,在党建品牌化、特色化建设上持续发力,打造精品化教育活动。
1、提升文化传承创新广度和深度,打造文化传承品牌。充分利用人文社科系学生党支部的专业优势与现有人员知识结构优势,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依托“星辰话剧社”“铁兵风采艺术团”等大学生社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燕赵文化及校本“三魂”文化,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金秋文化活动月”“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展演”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将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着力在学术、文化、艺术等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自我教育、自我养成。
2、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通过暑期“三下乡”“体验省情 服务河北”“辅导员党员暑期大家访”等活动,将党建工作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突出实效性,积极发挥学生党支部师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巨大优势,继续做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河北省旅游发展大会”“正定马拉松比赛”等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打造学生党支部积极服务社会的社会名片,提升学院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
3、提升技能竞赛层次和量级,打造党员“头雁”品牌。把支部建在专业上,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营造教育教学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将党建工作与专业教学工作相结合,落实学院“三服务四发展”办学定位,弘扬军魂、路魂、燕赵魂核心思想,服务铁路发展建设,以特定艺术形式为载体,为学院的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鼓励师生积极参加高水平的专业技能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提前选拔学生党支部所属党员中的优秀苗子,积极备赛,发挥“头雁”效应,在现有全国职业院校礼仪大赛一等奖、建筑装饰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基础上再谋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