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焦“政治建设”“立德树人” “融合创新” “服务增效”,构建“一个突出、两个强化、三个融合、四个品牌”的党建工作机制,即突出政治功能,强化党员教育发展和作用发挥,党建工作融合专业教学、学生管理、校企合作,打造“滋养品德 领航青春”廉政讲堂、“e键人生”成长计划、“周末约定”志愿服务、“爱心关怀”助困行动等四个主题活动品牌。
2.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构建“支部学堂、网络课堂、红色讲堂”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开展书记党课、“4+X”主题学习日、“学习通”固定学习日网络课堂、老党员讲红色故事、党员分享学习体会,赴红色教育基地接受沉浸式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支部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积极申报党建工作研究课题,立项校级党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
3.营造新型师生党群和谐关系,构建“二三四”工作法,每名教师“帮扶”“培优”2名学生、党员干部开展“三联系”活动(主要负责人联系一个支部,班子成员至少联系一个班级,党员至少联系一个宿舍),支部书记定期开展“四谈”活动(支部书记与支委成员、支部党员、教师、学生谈心谈话),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打造服务型党支部。
4.依法依规强化支部党员管理、党性教育、党风建设。严格履行“三会一课”制度,规范支部组织生活,从严党员的教育管理,严格党员发展流程,把好党员发展“质量关”,每年开展廉政讲堂活动。加强发展对象培养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谋划党课培训工作,开展“书记有约 院长谈心”“战疫云演讲” “党报进班级进宿舍”“道德讲堂”“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举办“e网寝深”文明宿舍创建、“e路有你”身心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
5.开展“党建+”活动,通过“党建+教学示范” “党建+技能竞赛” “党建+社团指导” “党建+产教融合” “党建+校企合作”,推进党员做表率、亮身份、亮标准,打造“先锋+先进”党员形象,党员教师100%参与高水平骨干专业及省级重点专业(群)、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平台等项目建设。《强化党建引领 搭建实践平台 助力师生共同成长》获校级党建工作创新二等奖。
6.积极搭建各类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双主体”学生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新模式,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畅想科技 筑梦青春”科技文化节,组织教师和学生共同申报企业项目,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创新“互联网+就业”模式,开展“云调研”、“云招聘”,实施“云指导”,推进“云牵手”。获得首批泰州市“公益创投”项目并获评江苏省百优志愿服务“小薇奖”优秀项目,持续开展“小助手进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师生党员开展“学史力行践初心 为民服务办实事”进社区服务活动。
7.以“爱心关怀”为纽带,开展助贫困促育人活动。建立“爱心关怀”项目,开展献爱心送棉衣、爱心暖冬送车票、春节慰问优秀困难学生、重点关注学生一次性补助等活动,多维度助力教育精准扶贫,让学生在受资助中感受党的温暖,激励学生奋力逐梦,激发学生爱心接续传递。《搭建平台 化无形为有形——爱心助学子回馈暖社会》获校级党建工作创新奖,《走进乡土守初心,寻访学子为民情》获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倾心助残助困 让奋斗的颜色更加多彩》获得江苏省资助育人主题活动——资助育人好故事”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