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智慧·协同育人·创新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协同育人党支部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创建于2014年,于2020年更名为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协同育人党支部,作为师生联合党支部,现有教工党员10人、硕博研究生18人。支部充分整合学院本科生培养的第一线“前锋军”中坚力量,支部书记由国家优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史贵涛教授担任。支部曾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示范党支部、华东师范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华东师范大学优秀组织生活案例,入选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党支部建设示范点”。
初心与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关注本科生理想信念、使命责任引领,着力培养本科生积极投身国家地方发展的能力,联结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团队、极地研究团队、全国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教学联盟等多个育人平台,形成地学精神立人、课程思政树人、双院协同育人的本硕博一体化的本科生卓越培养模式机制,着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传承地理文脉·探索地理本科生卓越培养机制
一、探索 “地学精神”“极地精神”的本科生理想信念养成机制
支部以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平台,传承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的家国情怀和地理学术传统,让青年主动将自己的未来规划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探索形成本科生理想信念养成机制。支部3位党员先后6次前往南极内陆科考,被新华社、文汇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被誉为南极科考的“中流砥柱”和“新生力量”,该团队获得“2020年度感动师大”团队。支部学生党员主动赴云南楚雄支教,将所学所思传授给边远地区学生,把汗水挥洒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支部传承和弘扬“地学精神”“极地精神”,通过三会一课、微党课等形式不断坚定本科生“学地理、爱地理、献身地理”的择业观,鼓励学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二、探索“课程思政”“野外实践”的本科生家国情怀养成机制
支部将“三会一课”开在乡间田头,以“胡焕庸”线为基础,依托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国家一流课程,党员同志在教学和科研的一线学史力行,在野外实践中引导学生培养科研精神、树立理想信念,以专业所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重大国家战略,不断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明确“国家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的学术志向。多年野外实践教学中,教工党员吕红华获得2021年度“学生心目中最优秀教师奖”(全校仅4名)。
三、探索“双院协同”“可持续成长”的本科生卓越能力养成机制
支部守正创新,通过师生联合、虚实结合、双院融合的“三合力”,充分调动学院各类资源,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专业教师、思政工作人员下沉到本科生身边,深化“三圈三全十育人”,推动立德树人新发展。支部书记担任本科生青年科学家班主任,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支部将组织生活会开到书院、实验室,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5次,指导科技竞赛和论文撰写,着力培养本科生地学素养,活动被教卫党委“我为建党百年打卡”采用。
专注协同育人·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学科发展
一、坚持立德树人,服务“三全育人”大格局
支部强化实践特色育人途径,建立导师制、学导制、书院制等协调配合的分类培养育人机制和联合培养机制,服务大思政育人格局。支部党员结对指导本科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其中1项获得上海市优秀科创奖;支部党员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GIS大赛连续2年获得特等奖;教师党员指导本科生参与的论文,已在SCI一区期刊发表;2021年,在支部书记史贵涛教授带领下,实现了华师大历史上第一次由本科生钻取冰芯的成绩。支部学生党员31人次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获奖比例高达72%。党员助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指导本科生先后完成7份学术调研报告,获得1次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优秀实践项目,2次华东师范大学党建研究课题重点立项资助。
二、注重卓越育人,培养课程思政大情怀
支部党员以课程建设组建教学团队,所在团队依托华东师大地理学雄厚基础,坚持12年开展全国地理学联合实习,发起成立全国地理学野外实践联盟,得到教育部和国家自然基金委的高度认可。支部党员参与编写的《地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成为上海市教委首批发布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样板,所在团队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团队以及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课程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线下一流课程、2021年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党员所在团队在脱贫攻坚一线录制课程思政微课,在“新华网”开设课程思政直播。
三、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协同发展大阵地
支部青年教工党员运用地理学综合研究技能提供中国特色解决方案,着力从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角度提升本科生创新思维和国家发展理念。支部党员李超研究员带领学生团队的研究成果,作为中国学者首次被IPCC评估报告主报告的《决策者摘要》采用;支部党员殷杰教授带领学生团队展开的跨国研究,文章同时得到了BBC和Nature Press的报道,其本人联线CCTV13新闻1+1对话白岩松联线。支部党员陈龙《自然通讯》文章荣获华人产业生态学会2019年度优秀论文奖,得到中国科学报报道,《自然通讯》文章入选2021年第一期ESI高被引论文。支部党员微党课视频《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南极之巅》在中小学、高校、乡镇等讲授极地精神相关党课10余场,受众近千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