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样板支部 >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 > 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建设目标

党组织基本情况和建设目标

2022年3月,教工第一党支部获批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建设支部。目前有党员2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50%,博士占比56%,大部分党员年龄在32~50岁之间,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双高”支部,支部建设主要特色和成效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立足切入点,发挥科研优势,打造科教融合育人品牌。充分发挥教工第一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品牌影响力,依托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发挥科研优势,通过科研反哺教学。第一,打造“经济达人”品牌,培育学生思想活力。选拔教学科研突出的教师担任支部委员,助推党员教师既是学术先锋、又是党建达人。打造特色“经济达人”品牌,将科研平台、教师科研课题向本科生开放,开展“耕读学堂”经济学名家进课堂活动,构建科学研究与专业教学共同体,推进科研育人改革。近2年来,支部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大创项目国家级立项8项、省部级立项11项,校级立项3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第二,开展“博士讲坛”活动,增强学生四个自信。“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支部定期开展“博士讲坛”学术活动,近2年来已经开办系列讲座10余场,党员教师分享经济学前沿研究动态,激励学生发现研究兴趣,带领学生开展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发表学术文章,增强了学生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第三,组织“挑起思政担”活动,提升学生进取动力。党支部切实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做好顶层设计,将课程思政融入评学、评教、评管各环节,以“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根本遵循,强化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着力构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近2年来,支部党员教师先后获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立项2项,获学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师1人,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支部党员教师出版20万字的课程思政案例汇编专著,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被《中国教育报》头版刊登。

二是创新着力点,建立“党支部+”工作新模式。“党建引领学科专业建设”为理念,开展“党建+学科”“党建+人才培养”“党建+教研室建设”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致力“党建+课程改革”。“党建+课程改革”推进课程建设发展,成立以党员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工作小组,努力推进党员带头改革,党员学用结合,党员承诺实践,党员业绩创优,积极发挥党建工作在课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2021年、2022年《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获自治区级一流课程。第二,致力“党建+学科专业建设”。以思想建设为引领,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努力“搭建大平台,承接大项目,实现大贡献”,加强党建融入,建设地方高校特色党建智库。着重抓好人才、学科、项目三大关键点,奋力破解主要矛盾、补齐短板弱项、突破发展瓶颈,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2022年,经济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第三,致力“党建+学校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发挥党员教师的积极性,支部党员作为骨干力量申报并获批成立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学院,并申报获批数字经济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面向东盟的经贸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支部党员许露元、王业斌和李银昌获“申硕先进个人”;引领学校高层次、应用型和国际化人才培养,5年来先后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7人,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广西财经大学,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夯实落脚点,通过支部建设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第一,依托“重大项目”,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以党员带团队,以项目促提升,在加强社会服务上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员教师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级重大、重点基金项目研究,主动承担社会服务责任。提高教师党员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为国家和地方发展献计献策。近5年来支部党员先后获得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年均获得科研经费100多万元,获评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三等奖10余项,获国家级领导批示1项、省部级领导批示10余项。第二,依托“创新平台”,拓宽社会服务渠道。发挥陆海经济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广西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等学校创新平台的资源和渠道优势,以平台建设促党支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党员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支部教师“双师双能”占比达到65%,党员教师积极参加服务社会活动、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近2年来,支部教师获省部级领导以上批示20余次,其中《广西深化与东盟合作难点与重点对策研究》等咨政报告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签批,报党中央,供中央领导参阅;《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战略框架报告》《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高质量建设若干政策研究》等转化为自治区党委、政府重要文件,产生了较为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

四是把握突破点,实践育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特色工作。第一,“树榜样”,优秀先进讲党课。首先,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支委成员带头讲党课,带头分享,既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积极倡导者,又当每月微党课”活动的带头实践者,起到“头雁”引领作用。其次,发挥支部主导作用。教工第一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谋划“我们的党日”形式内容,人人参与互动交流。在支部书记讲党课的规定动作全面完成后,支部党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例如“新老党员话初心”“抗击疫情党员先行”“共上‘疫’课”等系列活动,丰富了学习活动的精神内核。最后,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在组织每月微党课”活动时,通过重温红色经典、品鉴传统书籍、党史知识测评等,支部党员在交流碰撞中畅谈读书心得体会,集中展示风采。第二,开辟“第二课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又走新。“第二课堂”为载体推动党支部与企业实训基地的互动建设,加强党支部与企业实训基地党支部的互帮互助。近年来,教工第一党支部党员暑期带领学生开展“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特色党建活动,赴东兰县兰花文创产业园、广西嘉豪实业有限公司及七百弄鸡产业园等企业、园区开展实地调研,并运用所学知识为企业排忧解难,支部党员引导学生们坚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特色支部活动中提高社会服务成效。

教工第一党支部共有党员2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50%,博士占比56%,党员年龄在32~50岁之间,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双高”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