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智库 | 王小林: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制度优势

2020-11-27 17:21:21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面对全球经济衰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的巨大挑战,为了如期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上海积极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制度优势,着力打造消费扶贫上海模式。

消费扶贫驱动产业扶贫“三链联动”,为贫困地区注入增收就业动力

为了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升级,夯实贫困人口增收基础,上海形成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的三链联动产业扶贫模式。

三链联动发挥科技优势,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遵义可持续茶园项目中,联合利华通过雨林联盟认证机制,把遵义的中小型茶园纳入全球供应链中,显著提升了本地茶叶标准,增加品牌效应,同时扩大产品销路,增加茶农收入。

三链联动发挥市场优势,以价值链提升贫困地区产业链。上海把东西部产业协作和市场对接作为重点,以价值链带动产业链整体提升作为切入点,帮助被帮扶地区农业产业链整体延长,形成可持续减贫的产业基础。

三链联动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消费扶贫“832” 平台、百县百品工程、拼多多、美团等电商平台,发挥长三角城市群的消费优势,通过平台连接合作社+贫困户,让贫困人口从产业链的价值增值中受益。

市场平台驱动消费扶贫升级,为东部地区提供优质农特产品

上海借助电商平台促进产销对接,在平台驱动下,消费扶贫实现两个转型。

第一,从传统的产销对接线上线下平台转型。上海充分发挥上海蔬菜集团、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第一食品、拼多多、美团等国有和民营企业在农产品营销方面的优势和动能,建立了百县百品直营店,终端订单+批发市场中转集配+合作社绑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进商圈、进社区、进菜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设立全市区级枢纽型消费扶贫网点,以及电商平台直销模式,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打造“365天不落幕的销售平台

第二,电商平台赋能,助力贫困地区转型发展。过去一二三供给驱动转型,即先有农业生产、然后加工处理,再找销售渠道的线性商业模式,在对口帮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四三二一需求驱动的网络商业模式转型,即由第四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大数据精准驱动,把消费需求传导给三产、二产和一产。上海消费扶贫与产业扶贫融合的探索,不仅为巩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果、防返贫奠定了坚实的增长动能,也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了新的途径。

东西部扶贫协作提质,为构建“双循环”格局提供抓手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在供给不断满足需求的循环中不断螺旋上升,在这个过程中需求是原动力。供给侧的生产能力与需求侧的用户体验不断互动,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消费扶贫既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更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力量。

但是,消费扶贫必须与时俱进,要用东部地区的科技、数据等新要素,盘活西部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新旧要素的有效流动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基础。在疫情的影响下,东部地区对优质农产品、国外旅游等的需求,出现了由西部地区替代进口和出境游的机会窗口。通过东西部协作,发挥东部地区在资本市场、科技创新、数据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带动西部地区扶贫产业升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巨大潜能。

东西扶贫协作经过多年经验积累,特别是脱贫攻坚的大量实践,这种协作关系已远远超越扶贫协作的范畴,它为更大范围内构建区域协调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从上海消费扶贫的实践可以看出,东西扶贫协作形成了双方政府及部门、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各方面紧密联系沟通和资本、劳动力、科技、数据等各类要素互动联动的共同发展机制。2020年后,我国将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上海今后可在消费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相互融合的环境下,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制度,为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良性互动做出更大贡献。(作者为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归彦斌 李沁园 孙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上海积极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制度优势,着力打造消费扶贫上海模式。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