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疫斗争劳动精神,担当民族复兴青年使命

2020-11-27 15:29:10

会议时间:2020-9-23

会议内容:

赵继全:滕薇书记同志,研究生党支部党员应到32人,实到32人,参会人数符合规定。
滕薇:同志们,现在开会。根据支部工作安排,今天我们进行党课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弘扬抗疫斗争劳动精神,担当民族复兴青年使命。本次党课学习以视频形式为主,请大家做好笔记。

播放视频)

同学们,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视频我们看到,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无数最美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共同汇聚起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经过全社会八个月的努力,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钟南山院士、张伯礼院士、张定宇院长、陈薇教授等颁授奖章,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表示感谢,激励全国人民继续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那今天我们的课程也是围绕弘扬劳动精神展开的,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前言、劳动教育的理论依据、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我们进入前言部分,对课程背景进行一个简要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五一”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各族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希望大家弘扬劳动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总书记对劳动的重视,对劳动者的关心,也勉励着我们要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

那么首先,我们先了解劳动教育的理论依据。同学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也正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也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和存在方式,并推动着社会历史滚滚向前。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正是在此意义上,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是依靠全国各族劳动人民70年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使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变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中国砥砺奋进70年,从来就没有什么相同的起跑线,也没有轻而易举、一蹴而就,今天的一件件家底都是劳动创造的。

那么,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意义都有哪些呢?我认为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就是以劳树,以劳增智,以劳塑人,以及以劳育美。

首先,以劳树德。弘扬劳动精神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内在需要。‍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宝贵财富。在古代,中国人就崇尚“天道酬勤”“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等理念。在当今时代,劳动也始终是中国人民的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的紧要关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关键时候,我们越能体会到劳动者的伟大,越能彰显历久弥新的劳动精神。

其次,以劳增智。弘扬劳动精神是促进综合能力全面培养和提升的重要环节,是书本知识以外的重要补充。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劳动作为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生命活动”,本身就包含丰富的知识要素。劳动的过程不仅可以锻炼专注力、创造力和行动力,而且可以增强大局观念、合作意识,还能够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新时代大学生需要把握劳动精神的时代特征,在劳动中开动脑筋、攻克难题,培养创新精神,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劳动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比如在这次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过程中,很多高校的科研团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再次,以劳塑人。弘扬劳动精神是培育和塑造健康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劳动能够不断拓展人的心智疆域,使人的心智人格和身体素质同时得到充分锤炼,从而不断丰富和完整。劳动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更是让学生亲自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建构知识的重要过程。劳动能够赋予我们顽强智慧、积极乐观、坚韧不拔等优秀品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看到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舍昼夜建造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昼夜兼程驰援疫区的货车司机,穿梭在城市乡村的快递小哥,无论严寒酷暑都坚守岗位的社区志愿者等,他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但在各自岗位上倾力付出,共同支撑起中国人民抗击疫情伟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最后,以劳育美。弘扬劳动精神是学生接受知识教育、培养审美认知能力的有效方式。马克思在阐述劳动的本质属性时使用了“美的规律”这个概念,而在生活实践中,我们也常常能够感受到遵循客观规律创造美的过程。比如,园林工人栽培树木时,都会把树的株距、行距排列均匀有序,确保每一棵树都能均衡地享受阳光、空气等自然养分,才能生长得笔直高耸。这是栽培树木的客观规律,也是树林充满几何图形般的整齐感,微风吹动产生音乐律动感的原因。再如方舱医院整齐有序的陈设,科学规范的管理,医患自然而然跳起的“广场舞”,这些都让我们感受着“劳动创造美”的审美愉悦。劳动实践不仅能够唤起人对美的赋形、美的色彩和美好生活的感知,还能让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思考,体察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美的规律。

劳动光荣,创造伟大。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当代大学生,该如何开展劳动实践呢?最后,我们就来谈谈弘扬劳动精神的有效途径。

《意见》对劳动教育进行了重新划分,分为了日常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

那么大学生可以参与的日常性劳动都有哪些呢?其中大部分是校园内的劳动教育实践,比如宿舍、食堂、教室和校园的卫生维护;各类助研、助教和助管岗位;参与专业实验、生产实习、科技竞赛等活动;参加劳动相关的社团活动、成果交流;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参与劳动实践等。

第二,大学生可以参与的生产性劳动,大部分是社会真实劳动机会拓展,比如参加校外实习实训参加社会兼职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商场医院、公共卫生防疫等场所开展调查研究;另外还包括参军、支教、创新创业等。

最后,大学生可以参与的服务性劳动,一般是校园及社会的公益志愿服务,比如在学校内担任疫情防控宣传志愿者、学校展览馆讲解员等,在校外深入社区、福利院等公益场所开展志愿服务等。

  讲到这,我们的课程也接近尾声了。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和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休戚相关。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同学们要弘扬伟大抗疫斗争中的新时代劳动精神,树立以劳动为基础,以知行合一为取向的人生观,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通过劳动实现人生理想,真正成为劳动教育的受教者、受益者,成为劳动精神的弘扬者、引领者,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责任编辑:赵继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弘扬抗疫斗争劳动精神,担当民族复兴青年使命。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