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进乡村 技术富乡亲—优秀校友包圆

2021-04-09 16:35:40 赵宗泽

包圆是经济管理学院2015届市场营销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正值我校成功申报云南省第一批应用型转型的试点院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型,将创新创业教育打造成为学院的特色之一,连续四多年承办校级创新创业大赛,培育和孵化创新创业项目,构建创新创业的素质教育体系,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被立项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试点院(系)建设项目;学院还率先进行毕业论文的改革,改变传统、单一的学术论文形式,增加了创新创业计划书、案例分析、调查报告、商业策划书等形式,学生根据自己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创新创业等情况,实施真题真做,包圆同学选择了创业计划书的形式,党员教师赵宗泽担任其指导教师,其论文入选学校优秀论文集;2015年,包圆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从此坚定的走上了创业之路。

图片9—1:2011级市场营销毕业生包圆同学创业项目参加第五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互联网即移动互联网行业总决赛.png

2011级市场营销毕业生包圆同学创业项目参加第五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互联网即移动互联网行业总决赛.png

20154月包圆参加了校级“欧雅教育”杯创新创业大赛,成功进入了十强,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学校就创中心、教学与科研事务部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包圆创业团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云南赛区的总决赛,荣获省级“银奖”;201611月,作为10支参赛队之一,包圆创业团队代表云南省参加了在浙江桐乡举行的全国第五届“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总决赛,企业荣获优胜奖;2017年参加全国农业部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包圆创业团队代表云南省12支参赛队伍之一参加了在江苏省举行的全国半决赛,成功晋级全国十强

图4—1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参加“云南启迪杯”第二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jpg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参加“云南启迪杯”第二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jpg

包圆同学在校学习期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把毕业论文写在广阔的大地上,致力于“三江并流”流域珍稀特有土著鱼类资源保育研究和可持续产业化开发。2016年,中共团中央书记秦宜智考察云南时接见了包圆同学,鼓励他“完善产业链,不仅让云南家庭吃上高品质的放心鱼,还要带领牛渔走出云南,和中国家庭分享云南特色”!

2021年4月8日人民日报以《知识进乡村 技术富乡亲(一线调查·乡村振兴 关键在人)》为题,报道了包圆的先进事迹:

为改变家乡面貌,从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包圆,决定返乡创业。在包圆看来,山高谷深、低温急流,适合养育肉质鲜嫩的高山冷水鱼,“通过人工繁育不仅能丰富餐桌,还有助于珍稀土著鱼的保护。”包圆给自己鼓劲打气。

在家人支持下,2014年,包圆在德泽乡左水冲村委会鱼洞河边建起鱼塘。不过,土著鱼养殖并不容易。一次处置不当,本想治病却损失了上万尾鱼苗;眼见鱼苗一天天变大,一场大雨冲毁水沟,没了源头活水的水塘含氧量急剧下降,其中一个塘的鱼苗几乎全都“翻塘”,看到眼前一幕,包圆腿都软了……一筹莫展之际,包圆遇到了养殖户李腾海。“能找到这些土著鱼本就不易,还繁育出了鱼苗,这年轻人,靠谱!”李腾海一听包圆的故事,立即决定出资金搞经营,包圆提供鱼苗和技术,不仅解了鱼塘之围,还更好保存了土著鱼的种质资源,带动周边发展起了十几户土著鱼养殖户。

现在,包圆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打开土著鱼的销路:把鱼拍得好看、讲好土著鱼的故事、开办微信公众号、与昆明等城市的餐馆签订供货协议;除此之外,还用上增氧、冷链等技术,将土著鱼销往外地,“看到乡亲们因卖鱼而日渐富裕起来,我就觉得一切很值。”


责任编辑:张树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包圆提供鱼苗和技术,带领乡亲脱贫。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