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要学习‘千万工程’的主要做法,同时要学习‘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特别是案例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要以推动改革发展实效实绩检验主题教育成效。”6月7日,南京农业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专题学习会上,校党委书记王春春要求全校要学习讨论应从“千万工程”中学什么、怎么学。
谋!增强使命担当,推动高等农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千万工程’的成功进一步告诉我们,农村是广阔天地,是干事创业的舞台!……要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深刻认识当前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农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多思考我们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什么?能为乡村振兴做什么?多研究怎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以实际行动推动高等农业教育创新发展?多谋划如何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会上,校长陈发棣发出的5问直逼“教育强国、农业强国,南农何为”的核心命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四个面向”,聚焦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需求,致力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大力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重点加强土壤耕地保护治理研究。与此同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导向,打造了多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金字招牌”,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在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南农将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不断助力描绘科技兴、产业强、乡村美、人民富的美丽乡村新画面。
学!加强系统谋划,全力推动事业规划和改革举措落地
“千万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浙江广大乡村“从治到美再到富”的过程,最根本在于总书记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同时也离不开20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围绕“千万工程”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论证、系统推进。
“千万工程”到底学什么?在王春春看来,南农人要学的是“六大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突出抓基础、强基础、固基础工作导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必须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今年是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学校聚力改革的提速之年、多校区办学的探索之年,如何将南农的建设发展蓝图绘到底?校长陈发棣提出,要将凝聚了广大干部教师心血和智慧的“十四五”规划,科学分解为年度目标、专项目标,将任务落实到单位、到个人,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动态调整,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胡锋表示,浙江“千万工程”案例告诉我们,绿水青山、金山银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要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低碳农业模式,深植生态文化,建立完善系列农业农村保障机制。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拓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也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6月5日,由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曲福田教授共同主持修订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一书,入选商务印书馆“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再版,这一重要学术成果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形成的。
2019年6月,全国涉农高校百余位书记校长和农林教育专家在浙江安吉凝聚共识:加快新农科建设,高等农业教育必须创新发展、坚持质量革命。在近期召开的江苏省科技小院调研座谈会上,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董维春就高校如何做好科技小院工作提出建议,教育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要从社会实际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南京农业大学作为主要发起者之一,要不断致力于加强新农科建设,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总结学习“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两大智库也将步伐迈进乡土中国深处,专家学者奔赴农业农村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围绕粮食安全保障、共同富裕、农村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度研究,充分结合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专家服务工作实践,服务国家和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与社会转型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好理论阐释和智力支持。
实!久久为功,要锚定目标不放松,持之以恒见实效
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每年都亲自出席“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从未有过缺席,在总结成效、分析问题、提出要求的同时,强调凡是“千万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过问。20年的坚持,“千万工程”被不少浙江农民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
“这其中,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工作理念,紧盯目标、分步推进的工作方法,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重点学习。”校长陈发棣指出,坚持办学治校的延续性,久久为功、一以贯之,也是南农人诚朴勤仁的内涵。2011以来,南京农业大学锚定“世界一流”发展目标:2014年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三步走”策略,系统描绘出了“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路径。2019年南农人提出了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位与目标,实施“1335”发展战略。
陈发棣要求,南农人要从“千万工程”案例中深入学习久久为功的工作理念,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深入一线,认真解剖麻雀,掌握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找到症结所在。要坚持师生为本,树牢“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多问问学院单位、学科专业发展遇到了哪些瓶颈掣肘,多听听师生员工反映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为师生解难题、办实事、出实招。要坚持开拓创新,主动跳出思维定式、工作惰性和路径依赖,摒弃已经不适合学校当前发展实际情况的老观念、老套路,找准破解难题的新办法、新路径,让调查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