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教师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开展“铭记历史伤痛,勇担育人使命”主题党日活动,集体观看战争题材电影《731》。影片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暴行为背景,通过真实史料与逼真场景还原,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实施细菌战、活体实验等反人类罪行。观影过程中,许多党员教师数度落泪,影片压抑的氛围与沉重的呼吸声交织,历史伤痛穿透银幕,直击人心。

银幕上的血泪:历史不容遗忘的铁证
影片以平民王永章等人的视角展开,讲述他们被诱捕至“特设监狱”后,遭受冻伤实验、毒气攻击、活体解剖等非人折磨的惨剧。零下四十度的实验室中,被冻僵的肢体、弥漫毒气的密闭空间、手术台上挣扎的受害者……一帧帧画面如利刃般刺入观众内心。当银幕浮现“铭记历史,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字样时,全场陷入静默,许多党员教师紧握的拳头微微颤抖,眼眶泛红。
“这些画面不是虚构的悲剧,而是3000多个同胞被剥夺生命的真实写照。”教师党支部书记李艳宾在观影后哽咽道,“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明白:和平的代价是无数生命的牺牲,历史的伤疤必须永远铭记。”
职业的特殊性:以史为鉴,培育时代新人
观影结束后,党支部围绕“高校教师的历史责任与育人担当”展开专题讨论。青年党员教师刘洁发言时声音发颤:“影片中孩子天真的笑容与惨痛的结局形成强烈反差,让我深刻意识到,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馈赠。我们站在讲台上,不仅要讲好专业知识,更要将历史记忆转化为科研报国的实际行动。”
老党员教师李松结合自身经历指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价值观。731部队的罪行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立身。我们要把这份历史痛感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志向。”
讨论中,教师们达成共识:生物科技领域的研究既可能造福人类,也可能被滥用为战争工具。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坚守伦理底线,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让生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初心与使命: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活动最后,李艳宾书记总结道:“《731》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也映照出高校教师的责任——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将‘铭记历史’转化为‘开创未来’的行动。”
“教育是点燃火焰,而非填满容器。”青年教师代表陈婷在活动感言中写道,“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要筑牢他们的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唯有如此,才能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活动结束,走出影院,秋日的阳光洒在教师们坚毅的脸上,他们深知:历史不能忘,也不敢忘;唯有以史为鉴,方能知荣辱兴衰;唯有不忘初心,方能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