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员实践为笔 绘就暑期育人新图景
近期,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师党支部党员带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省内基层地区开展以“党员领航践初心,知行合一育新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旨在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在育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活动聚焦义诊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查三大核心任务,以教师党员为引领、青年学生为主体,在服务基层群众的同时,推动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实践成为淬炼青年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养的“活教材”。
党员带头送健康,义诊服务暖基层
“医生,我这膝盖疼了好几年,平时干农活一累就加重,您帮我看看是不是风湿啊?”在皖南某乡镇的临时义诊点,一位村民握着学生的手,急切地咨询病情。为破解基层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问题,支部教师党员组建“党员医疗服务小分队”,组织临床专业学生,携带血压计、血糖仪、常用药品等物资,深入乡镇集市、社区广场开展免费义诊。
活动中,教师党员任凤梅老师既当“组织员”,又做“教育家”。针对老年人高发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组织学生详细讲解用药规范与饮食禁忌;结合夏季常见的中暑、肠道疾病,组织学生现场演示急救方法与预防措施;对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组织学生耐心告知转诊流程。据统计,此次义诊累计服务群众800余人次,测量血压、血糖6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手册800余份,不仅为基层群众送去了专业医疗服务,更让青年学生在教师党员的教育下,深刻体会到“医者仁心”与“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增强了作为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理论宣讲接地气,思政教育入人心
“大家知道‘中国梦’和咱们老百姓的‘幸福梦’有啥关系吗?其实啊,咱们农民种好地、多增收,孩子能上好学校,老人能安享晚年,这些实实在在的‘小梦想’,加起来就是咱们国家的‘大梦想’……”在乡村文化礼堂里,教师党员王颍老师以“小故事”解读“大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向村民和学生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党的惠民政策,现场掌声不断。
为避免理论宣讲 “照本宣科”,支部教师党员提前调研基层群众的需求与关注点,精心设计“菜单式”宣讲内容。针对农村党员,开设“党章解读与基层党建”专题,讲解如何发挥农村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带头作用;面向返乡青年,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分享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与成功案例;对中小学生,通过“红色故事分享会”,讲述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党员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社区院落,采用 “宣讲+互动”的形式,既解答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实际问题,又引导青年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基层实际相结合,学会用理论视角分析现实问题,让思政教育真正 “活” 起来、“实”起来。
社会调查察民情,实践研学长本领
“老乡,您觉得现在农村的医疗保险政策,报销流程方便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在皖中某村,教师党员马金琳老师正带领学生开展“基层医疗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社会调查。为引导学生“走出书本、了解社会”,党支部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养老现状”“乡村教育发展” 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主题,设计专项调查课题,由教师党员分组带队,深入5余个乡镇、10余个行政村开展调研。
调研过程中,教师党员既当“指导者”,又做“参与者”,从问卷设计、样本选择,到入户访谈、数据整理,全程给予学生专业指导;针对调研中遇到的“村民不愿配合”“数据统计困难”等问题,手把手教学生如何沟通协调、如何筛选有效信息。学生在教师党员的带领下,不仅掌握了社会调查的方法与技巧,更在与基层群众的面对面交流中,真切感受到农村发展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调研结束后,团队形成5份高质量调研报告,真正实现了“调研为民、成果惠民”,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价值,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该支部践行“党建引领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教师党员以行动作表率,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全过程,既为基层群众送去了温暖与服务,也让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综合素养。下一步,党支部将继续探索“党员实践育人”新模式,推动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