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皖美同音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党支部深入金寨县开展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3 08:56:08

为深入贯彻国家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响应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号召,7月22日,安徽艺术学院“皖美同音”推普志愿服务队奔赴革命老区金寨县,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专项实践活动。这支由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党支部组织的师生团队,采用“党建+推普+红色文化”模式,将规范语言文字融入红色基因传承,用青春之声唤醒历史记忆,在大别山深处奏响了一曲语言赋能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图片1

扎根乡土,基层服务提升"沟通温度"

“皖美同音”团队将推普的第一站深深扎进金寨县果子园乡的沃土。作为学校乡村振兴合作点,这里的年轻干部是政策落地的“传声筒”、群众沟通的“连心桥”,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效能。针对这一群体,团队量身定制了“实用+趣味”的培训方案:专题讲座上,队员们结合基层工作场景,拆解政策宣讲、群众接待中的语言技巧,从“如何用通俗话讲清专业词”到“怎样用温和语化解矛盾点”,让干部们掌握“说进群众心坎里”的沟通密码;趣味竞赛中,“方言转普通话”“政策接力说”等环节掀起阵阵热潮,年轻干部们在欢笑中纠正发音习惯,在比拼中打磨表达逻辑。

图片2

专业赋能,文化传承激活"红色基因"

金寨县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红色记忆。“皖美同音”团队的推普第二站是在梅山镇双河路老人民委员会旧址,为金寨团县委组织的少儿讲解员进行为期7天的培训。

图片3


志愿服务队结合红色文化讲解的特殊性,专门开设了“红色故事讲述技巧”专题课程,让红色故事“声”入人心。队员们从语气语调的把握、情感的融入、肢体语言的配合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并选取《金寨红》《红军洞的故事》等经典红色故事作为案例,与孩子们共同分析如何通过语言表达传递红色故事的精神内涵。

图片4


红色文化讲解专题培训则进一步深化了孩子们对本地红色历史的认识,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的革命故事,让孩子们了解金寨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重要地位和贡献。队员们还指导孩子们如何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讲解内容,如何根据不同的听众群体调整讲解方式。“以前我只是背诵讲解词,现在我明白了,讲解不是背稿子,是和听故事的人交朋友。”11岁的谭钟毓在实践后说。

38 名少儿讲解员在洪学智纪念顺利完成了他们的结业实战讲解。从“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合诵铿锵,到将军生平的娓娓道来,孩子们的发音标准流畅,情感真挚饱满。当听到袁婌妤左悦伊两位小朋友说出:“我们要把红色的故事告诉更多小伙伴。”时,金寨县革命博物馆讲解员吴昊娅眼眶湿润:“这些孩子不仅说好了普通话,更读懂了红色历史。”

图片5

联动产业,电商直播破除"语言壁垒"

7月31日,“皖美同音”团队将推普收官战设在了金寨县汪冲村的板栗林间,用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电商直播,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打通向外流通的“语言通道”,让大别山的馈赠跨越地域阻隔被更多人知晓。直播结束后,不少农户围着队员们请教普通话技巧,希望下次能自己上镜推介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网络云端,“皖美同音”团队用普通话搭建起农产品与大市场的沟通桥梁,既破解了方言带来的交易障碍,又为乡村电商注入了专业活力。

图片6


此次金寨推普之行,传媒学院“皖美同音”志愿服务队以十天的深耕实践,书写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从果子园乡的基层沟通升温,到红色旧址的基因传承激活,再到板栗林间的产业壁垒破除,队员们用专业筑牢语言桥梁,让规范用语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这场青春实践不仅留下了标准化的语音范式,更激励着安艺学子以语言为笔,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罗淑贤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党支部组织推普志愿服务队赴革命老区金寨县,以“党建+推普+红色文化”模式开展实践活动。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