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到实践,从学士到硕士——医学生的双重蝶变(1)

2025-05-28 12:56:23 童旭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届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专业赛道)成功落下帷幕。来自全国的24家实习单位28支参赛队伍的84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同台竞技。附属蚌埠第三人民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南京梅山医院派出的六支队伍共十八名同学获得团体一等奖,同时这十八名同学又全员研究生上岸。这十八名同学共有7名来自临床医学第六党支部的党员同学,4名优秀团员青年。从理论到实践,从学士到硕士,十八位医学生的双重蝶变展现了医学生的专业素养,彰显了学校在临床医学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和育人成效,充分发挥的学生党员榜样示范作用。

1

陈星宇 中共党员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实习生 学习委员

保研院校:山东大学肾内科

参赛感悟:从霜结窗棂到梧桐抽芽,这段技能竞赛备赛时光如医学生命的一次拔节生长,为我的本科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最初缝合时紧张手抖,到如今掌握多种缝合方式;从问诊的磕磕巴巴,到镇定自若的判断;从心肺复苏吃力的按压,到能把握按压深度和频率——所有的笨拙都在汗水中羽化,所有的紧张都在团队的扶持里沉淀。

感恩团队小伙伴深夜相伴、医院老师悉心指导。荣誉属于团队每个人,未来行医路上,我也定将这份默契与温度延续,不负青春使命,守护生命之光!

2

魏欣茹 中共党员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实习生  党小组组长

考研院校:南京医科大学内分泌科

参赛感悟:此次临床技能大赛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段叩问医学初心的旅程。备赛中,几十次心肺复苏的跪地训练让我膝盖淤青,训练到夜幕降临已成常态,老师一日日的深夜指导历历在目……这些瞬间凝结成领奖台上的荣光,但比奖杯更珍贵的是对“医者”二字的深刻体悟。

赛场上的心电监护仪警报声、模拟人胸腔起伏的触感,都在提醒我:医学不是冰冷的操作,而是用技术传递温度的使命。当我在急救环节一句一句安慰“患者”时,那一刻突然懂得,精湛技能与人文关怀从来不可分割。

3

童旭 中共党员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实习队团支书

考研院校:蚌埠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

参赛感悟:初训隆冬,落幕谷雨。几个月的临床技能训练让我在医学实践方面大有裨益,受益良多。在临床技能与思维方面。那些曾经在厚重的书本上闻所未见、晦涩难懂的技能试验,如今也是了然于心,捏手即来。最开始学习外科学的时候,缝合方式与打结手法我虽然会做,但全都对不上名称,南辕北辙,背道而驰。通过老师的教学,我最终搞清楚了各种打结缝合名称以及对应的操作,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在技能训练中,我遇到了五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良师益友的老师们。我们围坐一起准备研究生复试,共同讨论治疗思路,学习临床技能,改进操作手法。争辩与欢笑同声,批评共鼓励同在。

四月人间芳菲尽,我们的桃花始盛开。学信网上,大家研究生复试陆续上岸;涂山脚下,我们厚积薄发赢得团队一等奖。那是一段永远难以割舍的回忆。

4

张丽祥 中共党员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实习生 思政委员

考研院校:蚌埠医科大学神经外科

参赛感悟:参加临床医学技能大赛让我为自己五年的临床医学本科学习末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数月系统训练,从冬装到短袖,通过比赛我的临床思维、操作规范和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升,也认识了一帮一起艰苦奋斗的队友更是像战友一般。比赛强化了我对医生职业的敬畏感,让我更明确未来要以扎实的技能和人文关怀服务患者。

5

梁梦瑶  共青团员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实习生

考研院校:徐州医科大学消化内科

参赛感悟:参加临床技能大赛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旅程,不仅收货了多种临床操作技能,还收货了五个并肩作战的朋友。我们在许多未知的领域摸索,在老师们的教导下逐渐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路,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时间的限制,无菌操作的不规范,步骤的错误,在一次次训练中终于得以提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的基石不仅是天赋,还有努力不断的努力。

6

李圣杰 共青团员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实习生

考研院校:蚌埠医科大学骨科

这么多天,一群有共同目标的人聚在一起,同一时间,一个据点,干着同一件事。只想说好久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跟高中很像,但也只是很像,毕竟不同的时期,心性都不一样。大家即是相互的对手,亦是彼此的良师益友,又经过了漫长但又飞快的2个月,进入了赛场,拿下了目标。再抬头,已经举杯尽开颜。未来的道路很难再次相交,但我们依旧向前,就此告别,下一次相见,仍是少年!


责任编辑:唐雨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从理论到实践,从学士到硕士——医学生的双重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