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到实践,从学士到硕士——医学生的双重蝶变(2)

2025-07-03 09:44:39 柳薛

1

柳薛  中共党员  南京梅山医院实习队队长

保研院校:南京医科大学普外科

参赛感悟:当一等奖获奖团队公布的那刻,苦心人天不负是最好的写照。作为一只存在感很低的代表队,谁都没想到我们这匹黑马能摘得桂冠,但是我们自己相信,因为我们相信我们付出的时间、精力、汗水不会辜负我们。备赛时,为将零散知识融合,我们团队三人先分工主攻熟悉部分,结合理论知识、老师教学与竞赛视频熟练掌握技能后,再相互学习。训练中,对消毒铺巾、四大穿刺等操作的每个细节都精雕细琢,并努力克服训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会操作不难,但能在赛场上完美完成操作很难,我们以完美为目标,不断重复训练,在每一次重复中,发现不足,解决问题,更进一步。赛场上,我们相互依靠,各展所长。比赛过程充满挑战,我们的心态也在起伏中成长。

2

洪彦  中共预备党员  南京梅山医院实习队团支书

考研院校:安徽医科大学肾内科

参赛感悟: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接过沉甸甸的奖牌时,后穹窿穿刺时的鹅颈灯光、电除颤时急促的倒计时、队友们的默契合作相互鼓励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闪过。这次参加蚌埠医科大学第一届临床技能大赛并荣获一等奖的经历,不仅仅是一场技能的竞赛,更是团队精神的赞歌,玉汝于成,功不唐捐。“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在竞赛中,团队成员是我最坚实的依靠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汇聚各展所长,相互辅助,相互鼓励。比赛的过程充满挑战,从初赛预期的焦虑紧张到后期逐渐放松适应,再到决战的战至巅峰,每一步都伴随着心态的起伏成长。

3

蒋思进 共青团员 南京梅山医院实习生

考研院校:南通大学骨科学

参赛感悟:在比赛铃声响起的一刹那,监护仪的蜂鸣声和除颤仪的充电声编织成独特的交响曲,我和我的队友相互配合,恍惚间竟分不清这是赛场还是真实的抢救现场。当我们三人捧起团体一等奖的奖牌时,那些在训练室度过的晨昏、模拟病房里反复打磨的动作,都化作勋章镌刻在成长的年轮里。

这份荣誉不属于某个闪耀的个体,而是团队意志浇筑的结晶。正如人体各个系统唯有协同才能维持生命稳态,临床医学的征途上,我们始终以团队之名并肩前行。那些共同流过的汗与泪,终将在未来的某个抢救室里,化作守护生命的最美和声。

4

韩俊强 共青团员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生  宣传委员

考研院校:蚌埠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

参赛感悟:每日于晨光熹微时开始日常训练,细致的缝合有条不紊,紧张的急救分秒必争,精准的问诊逻辑严密,在一遍遍的重复中不断优化环节,以期取得哪怕一秒的精进。在披星戴月中褪去一身倦意,待晨光再度升起,便开启新的一篇。

作为一场团体竞赛,能携手如此优秀的伙伴共同参与这场竞技是我最大的荣幸。团队比赛更是对每个人的极大挑战,唯有同心协力,才可拥有断金之力。从初次协作时的互相制肘,到彼此磨合,找到属于我们的节奏,无需多加言语便可以配合默契。其间有欢声笑语,也有感人肺腑的瞬间,沮丧踌躇时彼此鼓励,竿头日上时共享欢喜,这便是团队竞赛的独特魅力。

5

陈思雨 中共党员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生  组织委员

参赛感悟:一个多月的技能培训,对我来说,不仅是在专业知识上的进步,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参加临床技能培训的这些日子,我渐渐明白,那些看似枯燥的重复技能操作里,藏着医者最珍贵的品质。

“笃学、精业、修德、厚生。”通过这次比赛,更让我加深了对这八个大字的认识。因为在取得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几位老师的日夜陪伴,悉心教导;也离不开那些科室老师们的倾囊相授;更离不开每一位参赛选手的坚持。大家的努力与付出从各个方面体现出了这些品质。我想,它不止贯穿于技能大赛的始终,更体现在每位医学者职业生涯的始终。

获奖证书上的烫金字终将褪色,但练习所获得的能力会成为终身的财富。临床技能比赛不是医学生学业生涯的终点,而是医学生职业生涯起点。那些日夜练习的汗水,为医学生们的蝶变提供不竭的力量之源。






责任编辑:唐雨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从理论到实践,从学士到硕士——医学生的双重蝶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