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接力讲暨思政示范微课堂(第十三期) ——追寻优秀校友 汲取榜样力量

2024-08-19 10:36:43

弘扬航天精神和三线精神,发掘优秀校友事迹,凝聚榜样力量,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4年89日至14日,由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党课接力讲”实践研学小组一行4人,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简称“航天十院”)参观研学,并与“航天十院”的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优秀校友进行座谈。通过实地探访和面对面交流,了解优秀校友的成长轨迹和创业经历,深刻感悟航天精神、三线精神的内涵,培养广大师生追寻优秀校友的爱国情怀并汲取榜样力量。

图片1.png

实践研学小组走进贵州贵阳

中国航天科工十院是1964年经中央专委批准、1965年开始建设、1970年建成投产的我国重要的航天防务装备科研生产基地,总部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近60年来,航天十院先后承担多型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产品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阅兵并受到嘉奖。同时,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产品配套的研制生产任务,在举世瞩目的“神舟”飞天、舱外“行走”、太空之“吻”、“嫦娥”奔月、蟾宫“漫步”、“天问”探火等航天任务中,圆满完成了研制生产配套任务。这里,有完备的航天防务装备科研生产能力,有以“科技强军 航天报国”为使命的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的优秀学子。

图片2.png

研学小组在贵州弘扬航天精神

在第十总体设计院门口刻有八个大字:“求实、创新、协同、奉献”,充分体现了航天科技工作者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敢于攀登、勇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及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图片3.png

实践研学小组走进航天十院

黄健,贵州省桐梓县人,1988年毕业于我校通信专业后被分配到贵州航天通讯站工作,先后担任一分站副站长、团委书记、劳资科长、总工程师、副站长、贵州江南航天凯通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2011年与江苏中捷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贵州分公司,担任总经理。

图片4.png

研学小组于校友黄健在贵阳

在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有一个“李贺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的“室主”就是李贺,系我校05141班毕业生。2008年,李贺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毕业后来到航天电器工作,从事数控机加工作,他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常常为了攻关某项技术难题工作到深夜。2011年,李贺在第九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数控团队加工二等奖;同年,凭借着提高“UK-40外壳粗加工铣削效率”的QC成果,他获得二等奖;2012年他加工“FC-2A面板零件新型夹具”的QC成果获得二等奖;他曾两次获得技术能手称号。凭借着这些成绩,李贺被破格晋升为国家级技师,2014年又被评为国家级高级技师。同年,在贵阳市举行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命名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李贺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

图片5.png

研学小组与校友李贺在航天电器车间

尹大刚,1992年毕业于我校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现任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作为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尹大刚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故土,为航天事业、三线建设奉献一生。他说:“航天精神和三线精神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当初刚来到这里,条件非常艰苦……但是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和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创新创业的三线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奋发进取、精益求精!

图片6.png

校友尹大刚谈航天精神和三线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在航天十院工作的张亚英,1988年毕业于我校通信专业,她说,“我的父母都是三线建设的第一批人……我也要扎根贵州,为三线建设出一份力。”谈及自己在华航的日子,张亚英深有感慨,她对母校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同时寄语华航学子们能够认真学习专业技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三线建设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7.png

校友张亚英在贵阳寄语华航学子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子,包括黄健、李贺、尹大刚、张亚英、白文沼、杨明鹏、薛刚、戚艳君等人怀着对航天事业和三线建设的满腔热爱,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用青春、热血和智慧,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但都选择了留在贵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伟大成就。在他们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对航天精神、三线精神的传承、弘扬、践行。

责任编辑:张建航
党课接力讲暨思政示范微课堂(第十三期) ——追寻优秀校友 汲取榜样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2022年6月,获批第二批“河北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4年4月,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