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在固安林子里烈士陵园开展“党课接力讲暨思政示范微课堂”活动,张振楠老师作《用好家乡红色文化资源讲活思政课》主题微课,全体党员教师、研习社学生代表参加。
“ 张树青、张云齐、张四春......这些名字大家可能还有点儿陌生,但对我来说他们是最熟悉、最真实的存在,他们是我的家乡出生在20世纪初期的张姓长辈一代......”张振楠老师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切入,以真实的成长经历引发情感的共鸣。随后,紧紧围绕“我们的爱国基因从何而来?”的时代扣问,从年仅16岁身负三处重伤依然从废墟里爬出来射击敌人的机枪手李宝珍、只身用铡刀砍死两个日寇光荣牺牲的安小景、纵身跳入敌群也要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的安大海等革命烈士身上寻找答案,生动呈现发生在廊坊这片热土上,一幕幕有血有肉的爱国场景。最后以“娘,待山河无恙,儿必归田奉养。”这样一份革命烈士无法兑现的承诺作为升华,展示新时代的每一位后浪如何代替革命前辈践行诺言,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革命先辈把用生命书写的厚重的历史‘讲’我们听,我们则以实际行动把新时代的发展成就展示给他们看。”本期微党课以沉浸式的讲授方式,让全体党员教师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展示了一场生动的“讲好廊坊英雄故事、讲透廊坊革命历史”示范微课,为用好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讲好思政课提供了创新模式参考。大家纷纷表示,未来将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真正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不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