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5年6月29日—7月3日,学院组织17名思政课教师,赴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延安大学)开展“弘扬延安精神 涵养高尚师德”专题研修。此次研修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情景体验等多种形式,引导思政课教师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以学铸魂:领悟思想伟力 感悟精神动力
研修期间,教师们系统聆听了多场高质量的理论报告与专题讲座。延安大学高尚斌教授作《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讲座,系统梳理了党在延安时期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深刻阐释了延安精神孕育形成的历史逻辑与核心内涵。
研修班开班仪式
在延安大学校史馆,《从延安走出来的红色教育家》专题报告生动展现了吴玉章、徐特立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感人事迹与卓越贡献,彰显了红色教育家的崇高风范和育人初心。教师们表示,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必须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聆听《从延安走出来的红色教育家》专题报告
躬耕足迹:回望革命岁月 重温红色记忆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革命史上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研修期间,教师们怀着崇敬之心,踏访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凤凰山等革命旧址,在历史现场汲取革命力量。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丰富的史料文物全景式展现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杨家岭的现场教学《坚持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深刻阐释了党在延安时期推进自我革命的宝贵探索;凤凰山上,冯建霞副教授深情讲授《白求恩:高尚人格的典范》,在场的教师们都被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深深震撼。
聆听《白求恩:高尚人格的典范》专题报告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刘雪丽老师进行了题为《从“延安作风”战胜“西安作风”中学史明理》的微党课教学。刘老师现场阐释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内涵的“延安作风”精髓。她指出,在新时代,我们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大力弘扬延安作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确保党永远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确保以优良作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进步。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刘雪丽老师进行了题为《从“延安作风”战胜“西安作风”中学史明理》的微党课教学。刘老师现场阐释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内涵的“延安作风”精髓。她指出,在新时代,我们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大力弘扬延安作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确保党永远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确保以优良作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进步。
在枣园革命旧址,张又文老师以《渠水长流,初心永驻——“为人民服务”的枣园样本》为主题现场讲解微党课,以幸福渠、小礼堂、老一辈领导人的旧居和张思德纪念广场等为依托,讲述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张老师指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在领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躬身实践里,凝结在“幸福渠”惠泽民生的清流中,更升华于张思德“重于泰山”的牺牲精神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早已深深镌刻在无数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之中,化作代代相传的红色血脉。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田秀平老师以《窑洞一盏灯,点燃思想火炬,照亮革命前程》为主题进行现场教学,生动讲述了1938年至1943年,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在此运筹帷幄的伟大事迹,在黄土地上的这几孔窑洞里,革命先辈怀揣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当时中国革命最坚韧的指挥中心。延安时期的那盏油灯,摇曳着革命胜利的焰火,点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火炬,指引着中国革命的前程,是冲破黑暗中国的曙光和黎明。
李寿荣老师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以《伟大思想的摇篮、红色精神的高地》为主题开展微党课现场教学。他指出,我们要矢志不渝以革命先辈们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践行初心:厚植为民情怀 振奋干事精神
宝塔山是延安市的地标性建筑、革命圣地的重要标志,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弱小走向强大,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站在宝塔下,仿佛能看到当年革命先辈们怀揣着理想与信念,在这片土地上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而拼搏奋斗的身影。登顶宝塔山参观学习,教师们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在宝塔山革命旧址,张郭鹏老师以《革命理想信念高于天》为主题进行了微党课现场教学,梳理了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高擎理想信念,勇于革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使陕甘宁边区焕然一新的历程。他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国际竞争的惊涛骇浪不断冲击着发展的航船。但正如宝塔山历经风雨岿然不动,中国这艘巨轮始终有着最稳固的舵手——中国共产党。他强调,让我们坚定不移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始终保持我们的理想信念,勇于革命、勇于创新,以团结之姿、奋斗之力,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篇章!
深入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通过实物、图片与场景复原,面对“烂泥湾”变“陕北好江南”的奇迹,教师们深刻体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磅礴伟力。
在南泥湾这片红色沃土上,梁晴老师以《南泥湾精神的时代回响》为主题进行了微党课现场教学。她深情歌唱《南泥湾》,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深植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密码,是战胜困难、实现复兴的强大武器。
教师们在梁家河村史馆
研修收官于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插队奋斗的土地,知青旧居的一砖一瓦、一物一景,真实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奋斗足迹。实地参观知青旧居,聆听感人故事,教师们深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真谛,汲取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强大动力。
为期五天的红色研修,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和党性升华。教师们深受教育,倍感振奋,一致表示要将此次研修汲取的丰厚精神滋养转化为强大的育人动力,将学习成果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并以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为楷模,锤炼高尚师德师风,提升铸魂育人本领,积极探索“大思政课”建设新路径,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