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为高校教学科研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6月13日下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组织党员参加了由人工智能与语言科学学院副院长赵欢围绕如何运用大模型开展跨学科研究与教学所作的专题报告。
赵老师介绍了大模型的四种主要技术形态:能够生成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的生成模型,可自主完成特定任务的智能体系统,通过外部知识库增强准确性的RAG技术,以及面向特定任务优化的模型微调技术。他强调,在运用大模型开展教学科研时,需要充分认识其与人类认知的本质差异,尤其是在系统性思维和方向把控等方面的局限性。
针对这些特点,赵老师提出了两种实用的学习方法。其中,体系化学习法强调从学习目的、学科思维、逻辑架构和知识关联四个维度构建完整知识体系;项目化学习法则通过“构建-关联-验证”三步法,结合双模型思维链验证和费曼验证方法确保学习效果。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有效克服大模型在知识组织方面的不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