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博学院成功举办“心手计划·同伴同行”生涯发展座谈会

2020-11-05 09:46:07 王卓

10月31日下午,考古文博学院“同伴同行”未来规划座谈会在红五楼5201成功举办。本次座谈会由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会主办,邀请了三位考古文博学院的师兄与同学们分享升学经验、求职经历,并交流心得体会,帮助同学们对未来进行规划。

首先,三位师兄依次介绍了自己所学专业及当前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而,他们依次向同学们分享了关于考博、就业的心得体会。

马仁杰:我想和大家分享有关考博的一些经验。考博的第一阶段是初审材料的准备,包括外语证书、两封推荐信、研究计划和学术成果等。外语证书的选择比较多,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进行准备即可;然后是三千字左右的研究计划,这个需要学弟学妹们跟自己的导师进行沟通交流,建议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扩展时空范围,提炼核心问题,深化研究,尤其是要指出研究的意义价值所在,研究计划需要认真准备;学术成果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学术会议、工作报告、期刊论文、基金项目等,建议准备考博的学弟学妹们从现在开始准备自己的学术成果。第二个要注意的是笔试面试,2019年的笔试题目不多,但开放性很强,需要各位同学熟知考古学理论、中国考古学发展史等基本知识理论。2020年没有笔试。面试的内容包括八分钟的个人陈述和介绍研究计划、英语问答、抽题回答。我对学弟学妹们复习考试的建议是以个人方向为重点,深度和广度都要兼顾。

高宇: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求职经验。建议学弟学妹们在求职阶段之前就想好自己的工作方向,到底是去做基层的考古工作还是去做研究性的工作,或者是去博物馆、展览的策划公司、文创设计等公司,在确定了工作方向之后再去搜集相关信息投递简历。首先想跟大家介绍一下求职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于各大博物馆、官方机构的公告,学弟学妹们可以去对应的官网上了解详细的招聘信息,还可以关注“文博招聘信息”的公众号,这个公众号上也会更新一些招聘信息。接着就是投递自己的简历,大家需要根据每个单位具体的简历要求来填报自己的个人信息。在这里我想提醒学弟学妹们一点,在相关官网上填写自己简历之后两到三天内要查看一下简历的投递情况。因为我们(硕士)的专业名称是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向有区分,因此有时候会产生个人专业方向与招聘单位的需求方向不对口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与对方进行沟通。经过简历的筛选之后就会有相应的笔试面试,笔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像省级博物馆、文化部门下辖的事业单位等都有行政能力的测试,这一方面就要按照公务员考试来准备;还会涉及文博方面的基础知识,例如上海博物馆就是将所有专业与岗位放在一起考,出的题目非常多涵盖范围广,所以要扩展知识面打牢基础知识学习;研究院等就会专门出文物保护、文物建筑相关的专业题目,这种专业题目就更注重深度的考验。面试也分两种,一种是结构化面试,这种面试会问比较套路化的问题,学弟学妹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另一种就是专业知识的面试,会根据个人的自我介绍进行发散性的专业提问。还有一点注意事项是大家在报名的时候邮箱千万不要写错,个人信息千万不要填错。

马青龙: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求职经验。就我个人而言,我在入学的时候就明确了找工作的目标,所以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我研一的时候主要是在适应新的学习阶段,跟着导师做项目。研二的时候一方面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继续实习、投简历直到最终确定工作。我给学弟学妹们介绍一下我的同班同学的主要毕业选择,有的同学选择继续读博,有的选择去文博事业单位,还有一些同学选择从事教师工作。我的工作与我们学院的专业方向有很大的关联,专业使命使得我们的工作承担了面向市场传播考古的责任。这不仅需要个人的专业素养,更需要将所学的考古知识进行一个社会化的转化。虽然现在有个大的趋势是就业情况低迷,内卷严重,但是只要有准备、有能力就能找到适合的工作。目前的文博事业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有人力资源部门的新政策,文旅产业也在继续发展。作为学长我想建议学弟学妹们及时关注学校就业辅导中心的“心手计划”以及院系老师的就业消息通知,作为萌新不要凭想象去判断一个工作,要多去和参加工作的熟人交流来了解招聘信息等。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前思考好、准备好,做好自己的两年学习时间规划,打牢自身的能力素质。


责任编辑:邓阿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10月31日下午,考古文博学院“同伴同行”未来规划座谈会在红五楼5201成功举办。
    }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