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第六、七党小组参观中国工艺美术馆

2025-04-03 16:44:34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两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329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第六、第七党小组联合开展党小组活动,感悟工艺之美,传承工匠精神,组织党员们前往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参观学习。

中国工艺美术馆,又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审美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国家级文化殿堂。主要承担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鉴定、修复及传承发展的工作;承担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国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该馆的建成填补了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博物馆的空白。

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工艺美术作品,涵盖了雕塑、陶瓷、漆器、织绣、金属工艺等多个领域。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方式,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在参观过程中,第六、第七党小组的同学们自主参观了博物馆的各个展区,深入了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敦煌展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党员们的目光。敦煌壁画的临摹作品、敦煌文化的实物展示,让同学们感受到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与多元文化的交融。瓷器不仅展示了中国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而件件精美的玉雕作品,更展示了中国玉文化的深厚底蕴。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件作品的细节,深刻感受玉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在中央展厅进行了参观感想的分享和讨论。

第六、第七党小组参观工艺美术馆

第六、第七党小组参观工艺美术馆

通过亲身感受传统工艺的美,同学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明确了肩负的文化传承使命。党员应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以文化自信为引领,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感想:

参观中国工艺美术馆,看到了很多被精心陈列在恒温玻璃柜中的展品——景泰蓝、玉雕、漆器、陶瓷,让我看到了手工艺匠人的巧思与高超技艺,这些工艺品不仅反映了中国各地不同的文化特色,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能够看到这些源远流长的手工艺品,我不禁感叹我们的祖先在艺术与工艺上的独特造诣。在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这些工艺品背后的历史和故事。每一件精致的作品都是一位匠人用心血与智慧铸造的成果,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对传统的尊重与致敬。作为一个展示中国传统工艺和艺术的重要平台,工艺美术馆不仅让我对中华文化的丰富底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体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感到有责任去关注并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康洪炜

参观北京工艺美术馆让我重新认识了传统手艺的温度。这些物件虽不会说话,却比教科书更生动。厅里的敦煌刺绣《飞天》用金线绣出飘逸衣袂,菩萨低眉的神情透着慈悲,这些针脚里藏着古人对自由与和谐的向往。这些手艺真正的生命力不在玻璃柜里,而在日常生活中。当年轻人用刺绣做手机壳、剪纸变成书签、木雕元素融入家具设计,传统就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能呼吸的文化基因。我们这一代人,既要守住手艺的"",更要传承那份对美好、对精细、对和谐的追求,让这些老物件在新时代长出新枝丫。

——庞飞扬

这次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参访,给了我一个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机会。现在,我们能接触到的很多工艺品、日用品都是流水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产物,往往千篇一律,强调的是实用价值,这使我们常常忽略了对工艺美的感受。而在工艺美术博物馆中陈列着的种种工艺珍品,则重新唤醒了我对中国许多优秀传统工艺技法以及其中美学价值的探知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展区是刺绣展区。展区里陈列着的各种蜀绣、苏绣、湘绣、潮绣作品用精巧的一针一线向我诉说着当代非遗传承人将传统技艺赓续传承的匠心与决心。这同时也给我一些启发与思考:要想让中国的日用商品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具有核心竞争力,或许我们可以从工艺技法层面入手:将一些传统的、可操作的工艺技法与商品结合,从而赋予商品更多的文化附加值,实现与同类商品在文化价值方面差异化竞争,进而在市场上立足

——石涛

工美博物馆的参观使我深受触动,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展品,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青铜器、木雕乃至现代的工艺创新,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技艺。尤其是敦煌复原的各类服饰雕塑,精细之至,使人产生探究其背后历史奥义的兴趣。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文明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传承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技艺需要在保护中传承,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让古老的技艺得以延续。另一方面,非遗也需要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创新设计和市场推广,让非遗走进大众视野,焕发新的活力。这一过程如何取舍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而像工美博物馆这样的存在,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接触非遗,感受非遗的好机会,应该获得支持和推广。

——张阳鸣熙


责任编辑:郑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第六、第七党小组联合开展活动,感悟工艺之美,传承工匠精神,前往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