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产教融合勇争先,标准制订“强国行”

发布时间:2025-06-03 10:15:25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订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规范性文件。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作为以产业为背景的工科高校,如何参与标准化工作,用标准服务产业,成为支部讨论的重要内容。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领域中针对技术事项所制订的标准,包括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等。支部党员长期耕耘所在行业的研究方向,深刻了解标准体系的缺失和标准建设的需求,深入研究材料的性能及其表征,深度认识新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深切理解产品应用方法和使用要求。因此,在试验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工程应用标准等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标准制订需要以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充分考虑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同时广泛征求利益相关方意见,确保标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公正性。面对教师工厂和工程实践受限的局限性,勇于参与产业实践,不断学习,以求在标准化工作中发挥高校的优势和作用。

根据学校工科院校特点,北京工业大学生态建材与晶体教师党支部提出了“立足行业、面向产业、服务企业”教学科研方针。支部党员围绕非金属金属材料学科方向和生态建材研究方向,将深度参与标准化工作作为践行产教融合的切入口,支部党员在4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担任委员,牵头制订10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牵头开发2种国家标准物质、制定1项国家标样;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2项、北京市地方标准3项。走出了产业融合勇争先,标准制订“强国行””特色之路。

深耕标准研创结合,赋能产业质量提升

试验方法标准是重要的基础性标准。统一的试验方法有助于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得研究成果具有可比性和可重复性,形成性能表征公共性技术平台。试验方法标准科学手段描述对象的本征特性,依据严谨的科学原理,设计开发适用和准确测试手段,通过多维度验证机制,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试验方法标准是经过系统性研究与开发,融合理论创新、技术实践和实践验证而形成的重要技术文件。

科技的发展派生了许多新型的玻璃,如光电显示玻璃、光伏和光热新能源玻璃、电子封装玻璃、药用包装玻璃等。在玻璃制备工艺、产品应用性能表达等方面需要有统一规范的测试方法。田英良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开发制订一系列的试验方法标准。牵头制订了国家标准《玻璃熔体电阻率试验方法》(GB/T 41708-2022)、《玻璃熔体表面张力试验方法 座滴法》(GB/T 39797-2021)、《玻璃液相线试验方法》(GB/T 44753-2024)、《玻璃退火上下限温度试验方法》(GB/T 43873-2024),参与制订了《玻璃高温黏度试验方法》(GB/T 42653-2023),这些方法对于掌握玻璃性质,指导玻璃电熔制备、玻璃工艺参数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超薄光电显示玻璃是显示产业关键性基础材料。超薄光电显示玻璃用于手机、平板、电视等,可实现轻薄化,提升显示画质。柔性光电显示玻璃则在可折叠手机、弯曲屏幕电视、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大显身手,能满足设备不同形态的显示需求,为用户带来新颖的视觉体验和更便捷的使用感受。为了满足我国显示玻璃制备、应用制程的严苛评价的需要,牵头制订了国家标准《超薄玻璃再热收缩率试验方法 激光法GB/T 38711-2020》、《超薄玻璃柔韧性试验方法 两点弯曲法 GB/T 38686-2020》、《超薄玻璃导热系数试验方法 热流法 GB/T 38712-2020》。标准的制订丰富了光电显示产业标准体系,有利于显示玻璃制备和应用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标准物质样品是一种高度均匀、性能稳定且其特性值已准确测量的物质或材料。它由权威机构或专业实验室按照严格的制备和鉴定程序制备而成,可用于校准仪器、评价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确定未知样品的含量或特性等,是化学分析、计量学及相关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计量标准。为了精确标定仪器和材料的性质,团队开发了标准低硼硅玻璃热膨胀系数标准样品,牵头制订了国家标准《低硼硅玻璃热膨胀系数标准样品GSB 08-3707-2020)》,开发了“钠钙硅玻璃软化点标准物质 GBW(E)030005”和“钠钙硅玻璃退火点与应变点标准物质 GBW(E) 030006”。

团队还牵头制订了国家标准《玻璃仪器 光学均匀性测试方法及分级 GB/T 42222-2022》,填补了玻璃仪器光学均匀性测试方法和分级领域的空白,提高了玻璃仪器的制造质量和检测水平,对于提升玻璃仪器的市场认可度和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产品标准是对产品的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等所做的技术规定,是产品生产、检验、验收、使用、维护和洽谈贸易的技术依据,在规范生产、保障质量、维护市场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发光二极管的应用,团队与行业企业密切配合,研究产品性能的表征项目、方法和表征指标的先进性,牵头制订了国家标准《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用基板玻璃 GB/T 45543-2025》和《发光二极管照明用玻璃管 GB/T 35846-2018》。

立足节能建材研用一体,赋能首都建设标准制订

生态建材是支部教师深耕的新型建材领域,“既要造好建材,又要用好建材”早已成为团队上下的行动共识。教师们利用材料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积极融于建筑工程建设工作中。按照北京工业大学 “立足北京、服务北京” 的办学理念,针对首都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的实际需求,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助力首都建筑节能工程标准化建设。

针对不燃保温保温材料的工程应用技术,牵头制修订了北京市地方标准《泡沫玻璃板建筑保温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DB11/T 1103-2024》,参与制订了《DB11/T 1079-2014 泡沫水泥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并为关键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大量的验证试验。针对保温材料工程施工防火需要,参与制订了北京市地方标准《DB 11729-2010  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防火安全技术规程》和《DB11/T 1383-2016 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针对保温工程绿色拆除需要,参与制订了北京市地方标准《既有建筑改造保温系统拆除与回收技术规范DB11/T 1999-2022》。这些标准规定了相应工程中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验收要求,为材料应用和寿命周期处置提供了依据。

北京市属于寒冷气候地区,既有冬季保温节约采暖耗能的要求,也有夏季隔热节约空调耗能的要求。支部团队实时开展了北京市住建委委托项目“建筑物遮阳制品及应用技术的推广”研究,编制了《建筑物遮阳技术导则》及其解读,为北京市节能标准中采用遮阳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为了更好的将建筑材料与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相结合,北京建设工程标准化协会下设了材料与部品专业委员会,北京工业大学作为专委会组织单位积极联系会员开展标准科普、宣贯等工作,支部书记孙诗兵教授参加2次市级标准宣贯。图集是标准的补充形式,在工程建设中发挥指导构造与施工作用,团队提出并参与制订了3项北京建设工程标准化协会专项图集。

适应建筑节能新要求,助力围护结构标准完善

随我国的建筑节能水平不断提升,透明围护结构向保温节能和光热综合利用方向发展,非透明围护结构向高效保温发展。试验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应能适应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安全的要求发展。建筑绝热材料与工程应用技术团队积极参与相应的产品的标准化建设中,先后参与制订了《建筑光伏幕墙采光顶检测方法》(GB/T 38388-2019)、《建筑门窗耐火完整性试验方法》(GB/T 38252-2019)、《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11976-2015)、《玻璃幕墙光热性能》(GB/T 18091-2015)、《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检测方法》(GB/T 18250-2015)等9项国家标准的制订。

参与修订了国家标准《墙体保温系统用钢丝网复合保温板》(GB/T 26540-2022),明确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能使企业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以及产品性能,确保生产出的保温板在强度、保温性能、耐候性等方面都符合建筑墙体保温的要求,从而提高建筑保温系统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外墙保温用锚栓作用是将保温板牢固地固定在基层墙体上,增强保温系统的稳定性,防止保温板因外力、温度变化等因素出现移位、脱落,确保保温效果。团队参与制订了行业标准《外墙保温用锚栓》(JG/T 366-2012),标准明确了锚栓应用于不同基层墙体上的抗拉承载力、抗拔力等关键性能要求,为建筑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等提供了选择和使用锚栓的依据。

后  记

展望未来,支部将充分发挥立足行业、面向产业、服务企业的特色做法,科普标准知识,宣贯标准应用,继续帮助企业制订企业标准;同时,以老带新帮助和支持年轻党员加入到标准化建设队伍中,继续深耕产教融合领域,以更优质的标准领航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我国生态建材行业进步、助力强国建设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孙诗兵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党员立足行业,面向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发展需要,积极投入本领域国标、行标、地标、团标及其企业标准标准化建设中。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