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以多元思政力量培育新时代青年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4-28 11:23:35

一、背景情况

耿丹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强国行党支部落实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在乡村振兴之路不断建设发展之时,充分发挥多元思政力量,以教师党员为先锋,带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参与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实践服务,以“党建+实践”,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联建“三协同”,提升新时代青年“三个力”

协同支部党课理论学习,提升新时代青年思想力。支部先后与北京顺义区牛栏山镇芦正卷村、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社会工作协会、北京边检总站执勤一大队执勤一队等党支部牵手开展联学共建,开展“从城乡社区建设实践看全过程人民民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国家安全意识”的交流学习,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讲授“行走的思政课”,突出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铸魂育人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支部还依托教师党员建立的“服务学习”“红色文化”工作室,组织师生在顺义仁和镇、牛栏山镇所属农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

协同乡村党建服务基层社区,促进新时代青年责任力。支部通过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社会工作协会党支部的联学共建,引入支部内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利用专业力量开展了乡村振兴系列社会服务。2024年乡村振兴教育实践取得的成果一是建立科右中旗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站,完善社工站制度建设,通过中心引导和支持孵化覆盖全旗的社会工作站点建设二是培训当地社工人才100余人,组织面向社工考证人员的辅导、社会工作实务能力提升工作坊、小组示范实践指导、老年活动设计及开展。三是支持、孵化社工机构2家。四是开展个案、小组等社工专业示范服务活动30余场。五是培育了一支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乡村振兴系列社会服务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改革和学生社会责任感、实务能力提升。

协同党建实践基地共建,完善新时代青年实践力。支部与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开展深度合作,从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到邀请纪念馆讲解员走进校园进行“巡展巡讲”,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并与纪念馆共建“大思政”实践教育基地,为培育新时代青年共同发力。在基地共建完成后,支部党员教师带领大学生志愿讲解团参加纪念馆讲解员培训课,提升了参训同学的综合能力水平和红色文化知识,也为纪念馆未来发展培养了一批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二)党建+志愿服务“双通道”,畅通新时代青年全面参与乡村振兴之路

教师党员指导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耿丹学院“核”平之盾志愿团队,面向牛栏山第一小学的近百名师生开展宣讲活动,小学生和大学生共上一堂思政课,共同缅怀历史,深刻感悟“两弹一星”精神的伟大力量。2024年暑假期间教师党员带领20余名学生参与到中国红十字会的暑期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湖北省贫困乡村的留守儿童提供支教服务。项目在2024年中央社会工作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举办的首届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铜奖、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组织开展的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中获评三等奖。志愿服务团队入选“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教师党员带领“社会服务项目设计与管理工作室”1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为150余名乡村困境儿童提供为期一年的“书信伙伴”志愿服务活动和爱心书籍捐赠活动,该项目收到了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民政局的感谢函,函件中赞扬人文学院教师党支部长期以来怀揣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守教育使命,聚焦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工作,在2024年度对县四队镇“苏童成长”践习基地的青少年儿童服务工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

三、经验启示

推进新时代青年培育,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于实践育人全过程,推动“大思政课”走深走实、入脑入心要坚持协同联动,整合高校、政府、社区等多方资源,构建实践育人与社会服务相融合的育人机制,提升育人实效、拓展育人广度。

支部联合多地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组织师生参与志愿服务、红色宣讲、社会调研等百余场活动,覆盖乡村学校、基层社区、纪念场馆等多个领域,培育出一批具有时代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优秀青年志愿者。

责任编辑:郑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耿丹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强国行”党支部落实“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热度
    more +